据10月1日数据显示,正在展开的“十一”长假,国内旅游热门目的地90后最爱去的城市中,武汉排在首位。这段时间,武汉各大景点人山人海,黄鹤楼上人流涌动,长江大桥上的人行道几乎寸步难行,一些武汉本地人也发出感叹,对此景象发出怨言。
双节期间,外地人能来武汉旅游,作为本地人本应该感到高兴。但面对大量游客拥挤,面对自己习以为常的地方游客“溢出”,难免会有“黄鹤楼有什么意思?”“长江大桥有什么意思?”的感叹。这种质疑如何回应呢?有网友说得好:旅游,本来就是从自己待的厌烦的地方,去别人待的厌烦的地方。武汉本地人习以为常的黄鹤楼、长江大桥,正是外地游客眼中绝佳去处,是许多人心中这辈子一定要去打一次卡的地方。
记起一篇短文的大意,在通往一处景点的路上,去的人向看过景点返回的人打探“景点怎么样?”“就是几块石头,没什么意思。”该文主旨告诉读者,不要轻信“过来人”的这类话,景点好不好,要由自己亲自去看,值不值得看,最终要由各人作出判断。
从那位自称“本地人”的言说来看,我猜想这种不屑一顾,乐于抖机灵的背后,也许是他(或她)并没有在自己的城市认真生活过,比如对黄鹤楼、长江大桥的文化价值未必说得出一二。也许他还停留在求得温饱的物质年代,对旅游是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还是多余的奢侈品,未必跟得上时代的认知。
多年前,笔者初次到如大连这样的一些城市,就碰到过素昧平生的“路人”热情介绍自己的城市,那种为所居城市自豪的油然而生,让人瞬间就会被感染,然后就很投入地沉浸其中。
近些年,武汉的城市吸引力越来越多,这是显见的事实。许多武汉本地人身边习以为常的风景,这几年突然人气暴涨,在日常成为网红聚集地,在节假日往往成为游人如织的打卡地。这个假期,我也切身感受到武汉在全国旅游的热度不虚。我原来所在连队和曾在军校学习的学员队,都不约而同选择武汉作为10月份战友联谊会的地点。特别是军校学员队的聚会,决心尽最大努力满足外地战友看看武汉的愿望。“我们虽然退休了,通过组织战友聚会,这也是为宣传武汉推介武汉发挥一次余热。”
如果把自己当作城市真正的主人,设身处地为客人着想,怎么会觉得这也没啥看的,那也没什么意思?应该是唯恐接待不周,懈怠了客人才是。
近年来,这座城市的发展和进步的确在验证着城市变化。抖音短篇《蛮扎实》正是武汉的精华浓缩。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的人们,如果有人真的“呆腻了”,只能说明眼光“老花了”,审美“落后了”,还没有成长为这座城市真正的主人,对来到和向往武汉的客人缺乏应有的热情。这是一个城市“软实力”和市民素质的缺憾。
看到邻省“求求大家来××旅游一次”帖,还有洛阳人在《长安三万里》争存在感,想对那位武汉“本地人”说:武汉不需“自嗨”,但也不需“自贬”。
一座花园,对于游园者来说,如果你经常用心去观赏品鉴,这座花园就属于你,你就成了花园的主人。如果你心不在蔫,虽然常去,却是走马观花,这座花园永远不属于你。那位武汉的“本地人”或许就是后者。这样的人即使到了庐山,你也会觉得“就一瀑布,没意思。”到了欧洲,你也会认为“全是教堂,没意思。”
所以,不论是自己的故乡,还是另外的远方,最关键的不是客体怎么样,而是在于自身的心境,时常反思一下自己的“内存”更新过没有?自己的心智与景观匹配与否?否则,还是不要一味睥睨天下,信口开河。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hs1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