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小米智能工厂二期在昌平正式开工。这座工厂将布局小米第二代手机智能产线,建成一座符合“灯塔工厂”标准、国际一流的智能工厂,预计产值约600亿元。
“我们项目的启动效率在北京创造了一个奇迹!用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前期的审批,迎来了今天的开工仪式。”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项目用84天完成前期流程,实现了“拿地即开工”,这是北京一流营商环境的体现。
为了推动这一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尽早实现智能工厂投产,北京市发改委将抓重点领域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牵头成立专班,会同市级有关部门、昌平区协同作战,拿出实招硬招破解难题、“加速落地”,仅用84天时间完成征地拆迁、转非安置、手续审批、入市验收等工作,较常规流程约节省227个自然日,创新探索出了“精准服务、高位调度、部门联动、提前预审、并联推进”的“小米模式”。
提前介入 “全速”审批 实现“拿地即开工”
从5月底发布土地出让公示,到6月底完成供地,再到如今的开工,小米智能工厂二期真正实现了“拿地即开工”。倘若按照传统的“供地—设计—招标—施工”模式,“拿地即开工”无法实现。因此,项目落地过程中很多审批工作都前置,缩减时间。
在项目审批初期
北京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城市管理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文物局、市园林绿化局、市地震局、市人防办、市交通委等15个市级部门赴昌平区召开专题协调会,提前与小米集团深度对接排期工作,找准审批环节关键节点,按节点提前介入,全面并联开展工作。
在拿地环节
8个市级部门提前审核供地项目情况说明书,按照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后再正式推送“多规合一”协同平台,仅用一天时间完成审批;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提前审核征地材料,征地补偿安置公告结束后实现当日报件、当日出件。
与此同时,打破过去逐个环节推进的工作模式,把串联改为并联,利用好法定公示公告期和审批流程等待期,同步开展征地材料审查、转非安置、地价预评估、地块预验收等多项工作,确保实现工作“全速”推进。
倒排工期 精准调度 探索“无缝衔接”审批模式
为了推进项目如期开工,相关部门专门制订倒排工期表,以小时计算精准调度。
北京市发改委会同昌平区明确了征地、拆迁、现场验收等13项任务,将具体工作节点从54个细化到91个,再到最后的105个,形成了全流程闭环管理、精准可行的“路线图”。同时,每个环节都明确主责单位和责任人,畅通各部门实时对接沟通渠道,确保各项任务顺利衔接。
通过精准调度每一个工期节点,以小时为单位制定工作流程,实现各部门 “手递手”无缝衔接,各项任务压茬推进,切实做到具体事项“不过夜”。
此外,对于各项审批工作中的重难点环节,相关部门还及时召开8次专题会议,予以研究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对于审批服务的推进调度已近极限,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相关部门始终坚持依法合规的原则,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同时,牢记依法行政要求,确保所有审批手续完善合规。
可以这样说,这场助力小米智能工厂二期落地的审批服务“攻坚战”,探索出了一条审批效率更快、服务水平更高的新路子,对于进一步优化首都营商环境是一次有益尝试。
年产千万台智能手机 落地全球领先智能终端实验室
聚多部门之力“全速”推进的小米智能工厂二期工程究竟有哪些“潜力”?
小米智能工厂二期位于昌平区史各庄,即未来科学城西区国际信息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5.8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4.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控制规模约11.5万平方米,地下规模约2.6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围绕智能产线,建设智能工厂、小米实验室、研发办公、观光参观动线等功能用房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
项目将以小米智能工厂为核心,全产业链打造人工智能物联网的产业集群,形成智能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发布、应用、示范等全环节覆盖及多业态融合的智能产业生态圈。
发改君了解到,小米集团规划在小米智能工厂二期中布局小米第二代手机智能产线,力争建成一座符合“灯塔工厂”标准、国际一流的智能工厂,达产后年产能不低于1000万台智能手机,预计产值约600亿元。届时,将极大推动北京地区智能制造产业链的集聚与发展,极大推动北京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极大推动信息技术全面赋能实体制造业。
未来,这里还将力争围绕企业核心战略,落地1-2个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实验室。
“拿地即开工”的“小米模式”成为北京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其中提前介入、并联推进等优化项目审批改革的经验,有望在全市更多重大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
北京市相关部门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做深做细做实基础服务,以高效率审批、高品质服务助力企业在京深耕发展,为首都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员全站资源免费获取,点击查看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