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性认知的对象是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无差别地了解的人和事件及其流露出的情感反应。平凡的社会现象反映出社会和人性的共性,正因为我们的剧本中有这些共性的存在,才使艺术家和观众之间达成共识。当然,这种积累性认知具体到每一位写作者身上,它又具有偶然性。一个有趣的人、一件耐人寻味的事,你遇到了但我没有遇到;就算你我都遇到了,但我们的感悟又有巨大的差异。由此,艺术家的生活体验可能因领域不同,视角不同,认识程度不同,所创造出的艺术美也千差万别,各有千秋。这里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根据目前学者的研究,鲁迅先生曾在家乡绍兴接触过三个女人的故事:一位寡妇单妈妈为生活所迫,与另一男人同居,她怕死后被锯成两半便去庙里捐了门槛;一个在乌石头山麓看坟的女人,因为年幼的儿子被马熊拖去吃了,哭瞎了眼睛,精神失常;一个叫宝妹妹的姑娘,从小被指婚给山里的男人,宝妹妹不从并反抗。这些早年的听闻,被鲁迅在43岁时改写进了小说《祝福》,浓缩成了祥林嫂的遭遇,鲁迅用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1956年,夏衍据鲁迅小说改编剧本的电影《祝福》上映,与小说相比,电影加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祥林嫂捐了门槛后并没有改变被歧视的地位,这激起她极大的愤怒。她用菜刀去砍庙门槛,这是绝望和痛苦之中爆发出的反抗;二、电影结尾的画外音说:“祥林嫂,这个勤谨、善良的女人,经受了数不清的苦难和凌辱之后,倒下了,死了。这是四十多年以前的事情,对,这是过去了的时代的事情。应该庆幸的是,这样的时代,终于过去了,终于一去不复返了。”这突出了电影否定旧时代阶级压迫的主题。显而易见,同一故事在不同艺术家的创作中,在现实关注度、艺术感染力等各方面仍是有区别的。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hs1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