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及影响

编者按 受干旱等极端天气、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国际粮食出现减产,粮价一度飙升至20年来最高值。对此,一些产粮大国纷纷调整粮食贸易政策。目前已有20余国禁止粮食或畜肉类出口,其中包括印度、埃及、塞尔维亚、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为此,联合国发出警示并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迅速果断行动,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粮食危机”。本期新闻洞察聚焦国际粮食市场动向,结合粮食减产和粮价飙升对全球和相关行业的影响,探析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平稳应对国际粮食市场和价格波动的一系列举措,敬请关注。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林春霞

受干旱等极端天气、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俄乌冲突等复杂国际局势综合影响,近期国际粮食市场和价格持续大幅波动,粮食减产和粮价飙升并进。对此,一些产粮大国纷纷调整粮食贸易政策,目前已有20余国禁止粮食或畜肉类出口,其中包括印度、埃及、塞尔维亚、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

有关国家的出口禁令让本已危机重重的国际粮食市场再度蒙上一层阴影,在扩大世界粮食缺口的同时,也让世界粮食贸易格局面临挑战。

出口禁令让世界粮食缺口扩大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全球小麦、谷物以及植物油价格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56%、30%和45%左右。同时,全球小麦、玉米、大米的库存消费比却在明显下滑。截至5月底,大豆、小麦、玉米的期货价格自2022年初以来已上涨超29%、50%和30%。

农资与粮食价格飙升,对各国粮食安全已产生很大影响,加之多国禁止农产品出口,这使得国际粮食供应紧张的趋势进一步加剧。

禁止粮食出口_美国原油出口禁令_苏联进口粮食俄罗斯出口粮食

图片来源/新华社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有53个国家或地区约1.93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或粮食不安全程度进一步恶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万人,创历史新高。

据记者了解,从2021年开始,全球粮食价格已经涨至10年来最高点,当年食品价格指数8月份平均为127.4点,比7月份上升3.9点。

引发世界粮食贸易格局的变动

民以食为天。20余国纷纷禁止粮食出口,不但加剧了粮食供给缺口,进一步助推粮价飙升,也给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冲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伍振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缺粮推高食品价格,除了带来饥饿之外,还会引发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伍振军认为,世界粮食危机必然会改变世界粮食贸易格局,部分粮食出口国禁止粮食出口之后,原来的粮食买家转向其他国家抢购粮食,影响到其他国家粮食进口,“原来的粮食供应链或中断,新的粮食供应链逐步构建,这必然引发世界粮食贸易格局的变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对本报记者表示,禁止粮食出口将给全球粮食市场带来重大的冲击,全球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也给粮价预期带来极大的影响。在张建平看来,出口禁令,在短期内会给世界粮食贸易格局带来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到底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粮食贸易格局是在中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调整不是在短期之内就能够完成,这取决于俄乌冲突延续的时间。

“禁止粮食出口是逆全球化的做法,对全球一体化将会造成负面冲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对本报记者表示,世界各国纷纷“自保”,撼动了长期以来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全球粮食供应链。此外,还可能进一步冲击生态环境,一些国家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不得不更多地开发土地、毁林等方式。

应对粮食波动是当务之急

受访专家认为,导致世界粮食危机有多方面因素,极端天气、疫情反复、俄乌冲突、单边主义、美西方的经济制裁等加剧了全球经济下滑态势,也给农业生产造成强烈冲击。世界各国拿出有效措施来应对粮食危机,乃是当务之急。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日前发布了关于全球粮食严重不安全形势的早期预警报告称,地缘政治冲突、极端天气、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导致许多国家食品和燃料价格飙升,全球农业及粮食体系亦受到冲击,几十个国家面临不稳定状态,数百万人陷入贫困和饥饿。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前表示,如果乌克兰、俄罗斯的粮食和化肥不能重新进入国际市场,那么粮食安全问题就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他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迅速果断行动,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粮食危机。

姜文来认为,世界粮食格局是世界政治板块影响的结果,采取积极措施,消除人为不利因素尤为重要,各国应采取积极措施破解粮食问题。这次粮食危机,实际上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东扩引起的,这个根源不除,世界粮食安全难以实现。美国以及西方国家应彻底放弃“冷战”思维,走和平发展之路。但目前看不到美国和北约向这方面转变,因此,世界粮食危机暂时不可能从根上消除,即便采取一些措施,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完善粮食收益保障 让农民种粮有钱赚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晶晶

面对复杂的国际粮食贸易挑战和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实现夏粮丰收对我国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稳定物价、主动应对国际粮食市场冲击意义重大。

美国原油出口禁令_苏联进口粮食俄罗斯出口粮食_禁止粮食出口

图片来源/新华社

粮食归根结底要靠农民去种,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因此,如何健全完善粮食收益保障,如何让种粮农民不吃亏、有钱挣,而且还尽可能多得利成为一道社会必答题。

确保农民种粮利益不受损

6月14日,家住冀东南房寨北村的王章利凌晨4点就起床了,他要把家里最后5亩小麦收割完。不到5点,天蒙蒙亮,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丰收的小麦正在装满收割机的粮仓。

“这是1.05亩地的收成,实打实收,大概1600多斤。亩产高了,又有补贴,省时省力,我们种粮的积极性也高了。”王章利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小麦颗粒归仓只是其中一环,周而复始的粮食收购、化肥、种子、农药等,每一个环节都事关农民利益。

安徽省淮北市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为确保农民种的粮食能卖得出、销得好,他们主动对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为其开展烘干、除杂、代储、代销等服务,截至目前,已腾出收储库容6万吨,为夏粮收购做好积极准备,助力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为稳定农资市场价格,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利益,安徽省蚌埠市供销合作社全系统农资生产经营单位,拓展渠道、抢抓资源、增加供应量。该社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五禾生态肥业公司开足马力,每天化肥产量近3500吨,同比增长75%。全系统主要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各类化肥27.46万吨,累计投放蚌埠市场约2.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51%和18.04%。同时,定向投入蚌埠市场国储肥近1万吨,较好稳定了市场价格,防止借机涨价行为。

全国供销总社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各地供销社发挥农资“国家队”的作用,结合当前农村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他们开展田间技术指导,保障农资供应,全产业链服务确保增产增效。

多措并举 完善粮食收益保障

农业稳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不久前,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针对当前农资价格依然高企的情况,在前期已发放200亿元农资补贴的基础上,及时发放第二批100亿元农资补贴,弥补成本上涨带来的种粮收益下降。同时,积极做好钾肥进口工作;完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优化种粮补贴政策,健全种粮农民补贴政策框架。

东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凯德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李继凯对本报记者表示,确保农民受益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充分发挥好政策性支持功能,精准支撑粮食收益。农业是基础性保障产业,粮食生产供应是根本性国家安全保证。要最大限度发挥国家政策性支持功能,首先,要提高粮食支持资金的精准化,让多种国家政策性补贴资金真正进入种粮农民的收入构成。以现行的耕地质量保护支持政策为例,实际进入到真正种粮农民手中的收入,应仅按照土地承包权进行发放。其次,要适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把支持性政策资金放在粮食收购价格上。再次,可逐步提高农业生产保险补贴,拓展价格保险与收益保险领域,最大化发挥政策性支持对粮食收益的支撑功能。

二要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现种粮规模集约化价值。受家庭土地承包制度的限制,我国农村耕地多存在着分散化、零星化、碎片化特点,不仅造成生产管理和先进技术与装备运用的不便,也造成了生产管理成本的上升。因此,应该大力推广生产全程托管或生产环节托管的社会化服务,同时大力培育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服务企业。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之后,提出“藏粮于服”的创新模式,实现耕地连方成片的规模化与生产管理的集约化,不仅降低生产管理成本,也提高了先进技术推广与先进装备的应用效率,同时还通过合并沟渠、去垄除界等增加耕地“溢出”面积与产量增加,从而促进粮食生产的收益增长。

三要加大先进种子、技术与装备推广力度,着力提升粮食收益水平。就农业发展现状看,造成我国粮食收益低的主要原因,除了生产效率低以外,还存在着优质种子推广不足、生产技术应用不足与装备应用不足等问题。因此,应加大高产优质种子研发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推广、高效率装备机械的研发应用,整体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提升粮食生产单位产量、提升粮食品质与价格等方式,整体提升粮食收益。

四要努力降低种粮生产成本,全力增加粮食生产收益。除粮食价格偏低外,生产成本过高也是我国粮食收益低的重要原因。广大农村现实中,“无人种地、不愿种地、种地不挣钱甚至种地赔钱”成为一些农村的现实情况。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高、灌溉水电费高、耕种收费高等问题都是造成粮食生产收益低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充分利用政策限制、补充、调控等方式,努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千方百计地增加粮食生产供应收益。

五要大力延伸粮食生产加工产业链,全面提升粮食全产业价值链。粮食是人类食品的基础性原料供应,通过精深加工向食品产业延伸是促进粮食产品价值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粮食生产收益的重要方向。因此,提升粮食收益保障应大力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向现代食品产业延伸,把原料性粮食产品价值向现代食品产品价值提升,并通过食品加工企业向粮食生产前端延伸的方式,采取建设粮食供应基地、粮食产品订单合作、组建粮食产业联合体等方法,实现粮食产品与健康食品的全产业链融合与产业链价值的重构分配,从而实现粮食收益的提升。

抓生产稳粮价绝不能放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林春霞

我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每日约消耗70万吨的口粮、23万吨肉、192万吨蔬菜、9.8万吨的食用油。面对庞大的消费需求,加之国际粮价不断高企,粮食供应紧张趋势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等影响,保障口粮安全无忧,抓好国内粮食安全生产,稳产稳价保供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农业任务依然艰巨

目前我国粮食价格总体稳定,但因农资、粮食价格小幅上扬,与之关联度较高的食品加工、养殖、畜牧、餐饮等行业均受一些影响。

从事餐饮业多年的李先生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现在米、面、油都在涨价,一个月甚至上涨两三次。

农资和粮价上涨,对农业种植户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带来更高的种粮收益,另一方面增加了生产成本,挤压了利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流通渠道不畅通、种粮收益低、资金周转难等仍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美国原油出口禁令_禁止粮食出口_苏联进口粮食俄罗斯出口粮食

图片来源/新华社

山东省乐陵市弥科农小麦研究所所长弥尚岭就遇到过类似情况。弥尚岭从事彩色小麦育种研究40多年,几乎倾注了半辈子心血,他培育出来的绿色弥麦、含有青花素的紫色玉米曾多次上宇宙飞船进行航天培育。因为育种投入成本大、花费时间和精力较多,加之农资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至今他仍在负债经营。

米豆薯集团董事长李海良对此也深有感触。他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发展绿色农业,人工成本投入相对较高,但还是不改初心,今年还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为了发展绿色农业,早在十年前,李海良变卖所有家产,把资金全部投放到绿色农业种植项目,先后在江苏、安徽、河南、云南等地承包农民土地约1万亩,还专门派人到深山收购农民手中的老种子,请农业专家对土地进行净化处理,自制有机化合肥和除虫剂,从种子筛选到生产各个环节层层把关,使传统农耕文化在农业生态园中再现。

抓粮食生产稳粮价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粮价高企、供需波动对我国影响不会太大,但我们绝不能放松抓粮食生产。

“目前正值夏粮抢收和播种的关键时节,农时无论如何不能耽误,这关系到全年的粮食稳定生产和供应问题。”李国祥说,各地各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此问题,压实稳产保供责任,把粮食安全生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一条不可突破的底线。这既是国家战略,也是现实所需要,14亿人吃饭问题不允许出现一点纰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显得更为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伍振军对本报记者表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世界粮食危机将对我国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受世界小麦供需偏紧预期及小麦市场价格传导影响,小麦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影响范围是可控的。

为了降低不利影响,伍振军认为,部分粮食进口供应链中断之后,我国需要进一步拓展粮食进口来源,重构粮食供应链。

考虑到粮食是众多产业链的上游原料,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上涨,可能给相关行业带来影响,伍振军建议,一要降低粮食进口成本,减轻进口企业压力。二要通过平价抛储、定向销售等办法,降低粮食下游企业用粮成本,平抑粮食下游产品价格。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hs105011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