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明远
32开本、200多页的篇幅,作为人民出版社“趣读马克思”系列的第一本作品——《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小书”。与市场上主要讲述马克思生平的“小书”不同的是,这本书虽立意“趣读”,却更多围绕马克思的思想与作品。
书中部分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上。专家学者与人民社编辑在近期举办的图书座谈会上达成两点共识:新媒体和马克思主义也能形成很好的合力与成果;把已有成果通过大众看得懂的语言进行普及,也是学界应该下功夫的方面。对于趣读马克思,这本新书是在做一次尝试,需要编辑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精心打磨。
发现偶然的小创意
今年正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出版社纷纷推出纪念图书。人民出版社马列编辑室编辑曹歌此前就在思考,做一本面向大众讲述马克思思想的图书。他发现,相关通俗读物比较少,而年轻人又有进一步了解马克思的愿望。许多年轻人掌握的马克思思想,主要来自课堂的教科书体系,突出概念性,但体会不到马克思观察现实的力量。
将厚重的思想大众化,是一件困难的事。曹歌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分析说,当前市场上流行的通俗读物,有些并非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创作,内容主要围绕马克思的生平故事,形式活泼,却没有突出精髓。许多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又偏向于写严肃的理论文章。这就产生了一个“断层”现象。
曹歌理想中的马克思思想通俗读物,内容不必完全通俗,可以在向青年人传递正确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读者。今年“五一”假期,曹歌在微信公众号“激进阵线联萌”上发现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夏莹的七八篇系列文章,他从中挑选了几篇,试听了根据文章朗读的音频后,决定电话联系夏莹。
电话另一头的夏莹,最开始写作这一系列文章,并非出于周密筹备与规划。她在今年4月5日难得的休息日时突然想到,一个月后马克思就200岁了,而自己学习、研究马克思哲学也有20年了。为了纪念马克思思想漫长而旺盛的生命力,纪念自己阅读马克思20年的种种累积,她开始按照时间顺序重读马克思著作,并在有了新想法后开始创作,把自己的成果以小篇幅散文形式呈现出来。
这个带有偶然性的小创意,让夏莹在创作中总能遇到惊喜,也让曹歌找到了不错的文本。他向计划重读完马克思所有著作的夏莹提议,围绕趣读马克思策划系列图书,今年先做一本小书出来。于是,当时已经创作10篇文章的夏莹,将文章写到完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的马克思,在5月底交稿。
围绕趣读明确定位
《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以青年马克思形象为切入点,展现了马克思作为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中,面对时代的思考、困惑以及他所发出的强有力的呐喊。全书共17个专题,读者阅读每一个专题,都能从侧面了解马克思思想。如今把图书捧在手里,曹歌很满意这本书呈现的形式。他和夏莹思路一致,将这本书定位为半通俗半学术图书,内容紧紧围绕马克思思想史。
曹歌所在的编辑室,图书策划主要面对走进校园、走近青年两个方向。而在为这本书进行读者定位时,曹歌认为,它可以作为大学公共课的有效补充,也可以作为年轻党政干部学习的图书。
沿着“趣读”的方向前进,曹歌和夏莹也在思考如何把握好“趣”的尺度。他们希望这本书告诉大家什么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不能存在过度庸俗化的内容。“趣,不能是八卦、娱乐,不能是低俗的网络语言,也不能是市井气。”曹歌说。他希望让读者感到的“趣”,从外在看是形式上做得精美,设计上下功夫,让读者有兴趣去阅读;从内容上看要做到思想上有趣,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活泼。
有专家在座谈会上评价说,学术研究和趣味性不是矛盾的,但能做到“曲高和众”是很不容易的。夏莹的这次写作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具备新媒体写作的特点。“我们的微信美编告诉我,2500字是微信阅读的极限。我也决定,每篇文章控制在3000字以内。”夏莹在创作时注重以点带面把事情阐发清楚,写作体现灵动小巧的风格。曹歌在约稿时,也向夏莹建议,保持微信文章已有的形式,不要运用太多概念化的推演,语言再精简一些,让读者在阅读时达到轻松愉悦的状态。
精心把握文本与设计
有适应新媒体阅读的文章作为基础还不够,在成书过程中,审读和编辑书稿时,也要精心打磨。曹歌向记者介绍说,他主要围绕引文精确性、表述准确性等方面把握内容。在全书结构安排和篇章布置上,也要进行论证。具体来说,一方面,要看全书在时间顺序上是否准确;另一方面,要看每一篇内容能否突出体现马克思思想精髓。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精确每一章节的标题。
文字完善后,为书稿穿上“精致的外衣”对于吸引读者阅读也很重要。曹歌在与夏莹探讨后决定,采用布面精装的形式突出书籍质感,并利用腰封承载推荐语、介绍作者和全书内容。全书封面标题采取竖排形式,封底烫金的青年马克思头像由美编手绘而成。在内文排版方面,这本书也很突出:行间距和段落间距参考了微信制作的手法,给读者疏朗的视觉效果,增加了阅读兴致。
在图书推广阶段,《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已经陆续走进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很多专家在座谈会上提出建议,这对于曹歌与夏莹未来推出该系列其他作品很有启发。令曹歌感到最有收获的是专家们对于新媒体和纸质出版之间关系的探讨。他认为,如何利用新媒体宣传厚重的思想,是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值得深入探讨。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hs1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