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基本的礼节和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程,15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古人大学学习的知识和现代相比更具有实用意义,注重实践,培养仁义礼智信等文化价值观为主,这和现代大学以文化知识为主、以就业为目标的教育观差别较大。因为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融合,所以中医、武术、绘画、诗词等一以贯之,都融通一起,学习、了解和延续传统文化应该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
《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其首句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译文的意思是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们的美德以显明,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们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大学的内容是大人所学的,明就是明显,明德就是人生本来就有的空灵、明亮与各种道理相合,并能应接万事万物的东西。但这种明德有时会被人们后来具有的气禀所拘受,被人的欲望所蒙蔽,于是有时会混暗,但这种明德的本体是明亮的,它从不会歇息。所以求学的人应当根据这种明德发出的,而使其明显恢复到它本来就有的面目上去。“亲民”的“亲”当作“新”。就是革除旧习的意思。说的是已经明白了这种明德,还应该推及到他人身上,使他人也能革除其咎习的种种不对。止,就是一定要达到目的,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至善就是通会事物的道理,达于最高的境界。这里所说的明明德,亲民都应该达到最高的境界,才为止,一定要达到,尽天理的极限,而不存在一丝一毫自私的个人欲望为止,明明德新民和止于至善,这三点就是《大学》的纲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hs105011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