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区域发展专业_农村区域发展_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属于什么类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属于什么类_农村区域发展_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农村区域发展_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属于什么类_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属于什么类_农村区域发展_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冲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首个五年,农业农村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荆楚大地,乡村振兴的蓝图如何擘画,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如何开启,三农“四问”如何科学作答?刚刚公布的《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总体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我省“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湖北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定位、重点任务和战略举措。

11月5日,湖北省委农办主任,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湖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吴祖云及《规划》专家组对《规划》进行解读。

创新提出打造农业农村发展“六区”

《规划》:将湖北打造成全国特色农产品生产优势区、中部三产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全国农业农村改革先导区、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试验区。

谋划“十四五”湖北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找准发展定位是关键。

“对标‘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总体要求,《规划》创新提出打造农业农村发展‘六区’,将省委要求在‘三农’中具体化、实践化、路径化。”吴祖云表示,《规划》注重站位全局,强化精准定位;落实“人一之,我十之”要求,注重对标对表和问题导向,强化落实落地。

实化“建成支点”,提出打造全国特色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十四五”时期,湖北在保粮增油的基础上,重点是保特色淡水渔业的领先地位,“潜江龙虾”成为全国小龙虾第一品牌,茶产业综合产值进入全国前三,柑橘超越广东、追上湖南和广西,建成“华中药库”。

实化“走在前列”,提出打造中部三产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国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拓展“三乡工程”成果,将武汉市打造成中部城乡融合综合发展示范区;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战略,把武汉、襄阳、宜昌、荆门等打造成农产品加工骨干区和三产融合发展先行区;创建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循环农业样板、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样板、绿色“菜篮子”和都市绿色田园综合体样板,争创国家全域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依托武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洪山实验室等,加强生物育种、加工转化、疫病防控等重大技术攻关,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

实化“谱写新篇”,提出打造全国农业农村改革先导区、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试验区。搭建好农业农村改革“四梁八柱”,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交易走在全国前列。实施乡村产业升级建设行动,以高能级产业筑牢共同富裕根基,将武汉市东西湖区、黄陂区,宜昌市夷陵区打造成首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试验区。

“‘六区’发展定位各有侧重、错位发展,是在对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发展需求和群众期待进行准确把握和全面考量的基础上,对湖北在中部地区乃至国家战略层面发挥作用的精准谋划和未来展望。”省社科院农经所研究员邹进泰介绍,《规划》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发展目标,突出“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湖北担当,践行“农业产量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转变”历史使命,在深入剖析湖北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三农”领域发展突出短板等问题基础上,厘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优化发展布局、制定主要任务、强化执行保障。

过渡期内,延续优化现行帮扶政策

《规划》:以防止规模性返贫为重点,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持续抓好产业就业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重点工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四五”时期,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过渡期,湖北如何发力?

邹进泰表示,《规划》列专章阐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出过渡期内“四个不摘”,延续185项、优化3项和调整2项重大帮扶政策,确保平稳过渡。创新要素流动、用地方式、小额信贷、财政支持等,破解巩固拓展中的“人地钱”难题。建立37名省级领导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机制,选派37名挂职干部,组建329支省级驻村工作队,对37个重点县开展东西协作结对帮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确保脱贫县乡村振兴不掉队。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基”工程,全面提升37个脱贫县特色产业,重点解决产业路、加工园等问题,巩固“有没有”,拓展“优不优”,迈向“强不强”。

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刘成说,《规划》从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帮扶政策等方面提出“有效衔接”的具体路径。比如,统筹推进区域协作和定点帮扶,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落实17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责任;按照“联县驻村”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省直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的18项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推进政策措施落地落细;按照“一帮一”的原则,由武汉市等14市采取跨市区域协助和市内结对帮扶相结合的形式,推动经济强市县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帮扶;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省财政每年继续安排22亿元,用于农村低保和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兜底保障工作。

6000家“龙头”带动75%以上农户

《规划》:按照构建“51020”现代产业体系部署,坚持立足资源禀赋,聚焦优势主导产业,瞄准农业全产业链开发。

农业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一直是困扰湖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痼疾”。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建设农业产业强省”的目标,将破局之关键聚焦于打造十大农业产业链,建立“链长制”,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精深加工、品牌整合、政策扶持等方面精准延链、补链、强链。

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彭婵娟介绍,着眼短板,《规划》作出具体部署。

针对“龙头不强”,实施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突出龙头企业与主导产业一体培育壮大,突出加工型和科技型、服务型企业一体培育壮大,突出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企业一体培育壮大。坚持引进头部企业与培育本土企业“两条腿”走路,扶持壮大若干产业链龙头企业,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到2025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数量达到6000家,带动全省75%以上的农户。

针对“品牌不亮”,建立完善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管理标准体系,制定一批产品质量标准,培育一批品牌企业,形成一批品牌产品,建立一套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要以品牌统领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围绕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分层分类推进品牌整合,构建规范、清晰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建立健全区域公用品牌使用规范和进出机制。

针对“融合不深”,大力发展块状经济,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和产业带,打造一批以农产品加工、农旅融合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强村、强镇、强县。要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形成“一县一业”“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到2025年,打造50个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300个休闲农业重点园区和10个重点县。

农业科创平台释放更高量级新动能

《规划》: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创新引领,在“藏粮于技”、畜禽良种培育、农业绿色发展、智慧农业与智能农机装备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迈入“十四五”,湖北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就是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必然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一重要“催化剂”。

省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金华介绍,《规划》提出建设四个层次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牵头成立研发机构和组建创新联盟、成果转化应用的示范园区或基地。“这些平台将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有效载体,推动湖北农业创新要素从‘聚合’走向‘聚变’,释放出更高量级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

针对“卡脖子”问题,《规划》提出在生物育种等十余个细分行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协同创新与联合攻关。为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入开展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515”行动、“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农业科技“五五”工程等系列行动,以支撑农业现代化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等的需求。到“十四五”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要达到70%。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十四五”期间,湖北的目标是“建设现代种业新高地”。针对种业自主创新,《规划》提出稳步推进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蔬菜、生猪、肉牛、肉羊、家禽、水产等优势特色品种联合攻关,开展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大力发展“楚猪芯片”和“楚禽芯片”,提升自主可控种业技术。

《规划》首次提出“‘湖北制造’农机装备”这一关键词,明确了壮大“湖北制造”农机装备产业的任务。针对农业信息化,《规划》尤其突出“大数据”“数字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运用。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链,提出开展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构建完善的数据采集、分析、发布和服务机制。同时,提出建设40家数字农场、30家数字牧场、30家数字渔场,争取打造5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

建设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和幸福乐园

《规划》:坚持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而建,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荆楚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和幸福乐园。

如何让农民更多地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薇薇认为,除了鼓起来的荷包,更应该是故乡“看得见、摸得着,回得去、住得下”,生活“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环境“便利快捷,公平稳定”。

当前,部分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仍然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存在差距,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逐步实现均等化,仍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期待。

王薇薇称,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增强群众幸福感。《规划》围绕建设更加宜居的荆楚美丽家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农村供水保障建设、数字乡村建设、乡村能源建设等五大工程,并以数据化的方式划定目标:建设10个乡村建设示范县、100个示范镇、5000个示范村、40万户美丽庭院;新改建农村公路5.5万公里,其中4万公里达到双车道及以上标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80%;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动力电,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气化乡镇覆盖率达到50%。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更有获得感。《规划》提出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百万人口以上和经济百强县市逐步建有三甲医院,促进远程医疗延伸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达到或接近二级医院水平;构建以居家为基础、村为依托、卫生部门为支撑、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模式;农村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60%。

“距离‘共同富裕’提出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我省还有较大差距。”王薇薇说,《规划》审慎地将“十四五”时期任务确定为“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hs105011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