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受到经济、政策、市场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经历了一系列的震荡和调整,投资者的情绪波动和市场波动成为上半年市场的主旋律,许多行业板块经历了大幅的波动和调整。进入下半年,市场走势将会如何呢?哪些板块值得关注呢?
7月14日,以“点滴汇聚奔涌不息”为主题的信达澳亚2023中期策略会于上海举办,由信达澳亚副总经理、研究咨询部负责人李淑彦主持的圆桌讨论环节上,基金经理李博、徐聪、杨珂、是星涛以及投资经理陈泽昆纷纷发表了对各行业的独到见解,并展望了未来的投资前景。综合他们的观点来看,下半年的投资风格将从过去的”一枝独秀”逐渐转变为”多点开花”,投资机会将在多个行业板块上受到广泛关注。
新能源:经济周期决定高端制造方向,国产车大有可为
李淑彦:高端制造的投资主要看哪些因素?
李博:在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时,新技术进入导入期并向成长期发展,同时资金充裕,人们的想象力也丰富,这为选择潜在的行业提供了巨大机会。然而,我们必须考虑到许多扰动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整个框架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周期是否适宜以及所处产业发展阶段,并选择高端制造各种领域的轮动机会。
李淑彦:宏观经济如何判断?今年新能源为什么最终选的是港股整车?
李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逐渐增加了对整车的配置。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花了一年时间去理解各个消费阶层对车型的偏好,并进行了比较。
综合来看,国产车在最近半年推出的新车具有了跃升的竞争力,有些车型甚至具备独占市场的能力,性价比也大幅度提升。随着产品实力不断增强,消费者的评估也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原有价格体系出现困境的情况下。
此外,碳酸锂的价格回调也使得头部电动车企业受益。同时,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迅速,国内车企通过不断迭代技术路线,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当有畅销车型问世时,用户体验也非常出色。综上所述,车企的崛起是一个大势所趋的事实,只是时间上存在不确定性。最近的订单和新车型业务也反映了这一点。
医药:消费医疗疲弱,下半年关注国企改革逻辑
李淑彦:为什么消费医疗还是比较弱?
杨珂:经济疲软是主要原因之一。一季度大家对院内医疗的复苏充满期待,但随后数据表现疲弱,四五月份逐渐下滑。我在五月份的调研中发现,尽管疫情结束,但经济复苏仍需要时间,地方财政和医院的收入也受到影响,消费医疗公司整体疲弱,消费者普遍减少或延迟消费。在医药赛道中,许多原料公司过去依赖出口订单,但海外需求减弱,欧美产业链重组导致他们对国内产业链感到不安全。院内手术量有所恢复,二季度数据良好,但高估值需要谨慎对待。
今年我更关注国企改革逻辑。尽管医药被认为是刚需行业,但在微观层面,消费者仍选择减少消费或推迟消费。
李淑彦:如何看待医药行业未来走势?
杨珂:许多医药股在时代背景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在退潮时我们需要考察哪些公司具备核心竞争力。在这些公司中,关键是能否实现成本更低的竞争优势。此外,对于一些公司来说,值得关注的是在集采后是否能够实现进口替代和拓展海外市场的战略。
科技:对整体计算机板块持乐观态度
李淑彦:科技投资有什么方法论?有哪些看好的环节?
徐聪:我们的投资方法论与科技类成长股选手相似,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散持股策略。我们将宏观经济变化和货币政策等上层因素视为外生变量,我们更多地关注上市公司微观主体的变化,因此更加注重自下而上的投资。
科技类成长股领域充满不确定性,我们的公司也存在一些缺点,因此通过分散持股来对冲风险,并适应行业发展规律。相对于传统基金经理,我们的持仓更加分散,相对于其他科技类选手,我们的方法论更注重所选标的的估值,并重视公司的安全边际。
当然,我们选择的标的可能相对较早,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因此我们不太参与涨幅较大、估值高的标的。虽然在今年这个大行情下我们有些吃力,但我们坚持这种方法论。
目前,我们对整体计算机板块持乐观态度,大部分非人工智能计算机公司已回到年初位置,下半年订单旺季和业绩兑现有望带来较好的绝对收益,同时电子板块也在积极布局,性价比逐渐显现。
李淑彦:怎么评价计算机不断低于预期?
徐聪:计算机行业在一季度的收入占全年比例约为十分之一,而上半年占比为30%,通常上半年相对较淡。许多投资者对此有较高的预期,但我们无法掌握市场参与者的博弈。尽管如此,整体计算机板块的运行相对正常,旺季通常会在下半年出现。最终,对于基本面的评估需要关注三季度和四季度的情况。
李淑彦:历史上计算机检验基本面成功过吗?
徐聪:历史上计算机行业一直是一个强贝塔板块。尽管指数表现大多平淡,但更关键的是个股选择。即使在去年偏向熊市的背景下,仍有许多个股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AI:行情尚未结束,将呈现波浪式上升
李淑彦:AI行情结束了吗?潜在风险有哪些?
陈泽昆:我最初并非从事AI领域,起初专注于新能源行业。然而,我发现该行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导致容易遇到困境。早期我就留意到了这个巨大的行业变革。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AI是一个行业趋势,国家和企业家对此一致认同。尽管短期内可能没有业绩表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追随这一产业趋势。一旦业绩因素出现,该行业板块将相对稳定。
AI行业存在风险,包括进展速度较慢、法律法规限制、经济周期波动等。部分期待的能力短期内可能无法实现,信息和计算能力储备仍不充足。商业化需要考虑成本,不必过度追求先进模型。GPT的风险在于进化速度可能不够快,且受法规限制。再者美国议员对AI的看法可能影响公众印象。随着造谣成本迅速下降和辟谣成本迅速提升,也需制定法律规范AI行为,防止谣言扩散。经济不景气时,企业难以尝试新技术,B端应用可能裁员。这些因素将引起社会结构变革。
我认为这个行业的行情尚未结束,将呈现波浪式上升,后续开放的模型将进入大众视野,我们将看到许多有创意的人将其融入自己的产业中。再者,还要考虑产品是否能带来即期收入和利润,以及商业模式是否稳固。目前大家都在积极囤积算力,这是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只有当算力储备充足时才能开启应用。我们发现每家公司的算力使用效率不同,每个模型都需要构建自己的网络架构,客户在选择时价格会有所不同。因此,算力调优和租赁方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李淑彦:今年市场走出明显特征,新能源和TMT此消彼涨,有何看法?
徐聪:今年的外部环境整体上呈现出向下有底、向上有弹性的趋势,投资者更偏好具有远期现金流的公司和未来导向的投资。
当期业绩出色的公司相对较弱,而科技和汽车领域出现了分化,这两个资产底层的特征凸显。科技类资产偏向长期收益的特点。汽车和电动车行业过去是成长股,但今年有可能转变为偏短期收益的特点。大家需要修正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可选的标的相对较少。
如今,汽车行业相对具有弹性,这是电动车与过去最大的区别,它转变为非成长股的特征。未来的走势将取决于市场的热度,如果投资者认为这是一片广阔的市场,愿意接受高估值,那么可能回归到以往的模式。反之,投资者可能会再次转向AI和未来导向的投资。
李博:我认为对于行业发展来说,关键是考虑落地的速度、商业模式验证的周期以及能否实现持续运作和用户正反馈循环。在高端制造领域,验证这些因素所需的时间比纯软件领域更长。然而,AI的影响将逐渐渗透到这个阶段,使得硬件企业能够找到适用于不同商业领域的合适应用。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hs1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