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于铭瑄要打造高端系列的决心有所耳闻,也知道 Z390 是首发序列里唯一的国产主板,但在看到实物的第一眼时,我还是愣了很久。
澳门首家,哦不是,铭瑄主板的颜值上线了???
▼ Z390 的外观比起上一代的进步并不大,也就隔了几十个唐僧取经的距离吧, 第一眼比较舒服,毕竟做全装甲覆盖的主板并不多见。
Z390 通电前
▼ 新一代的主板在外观上有了大刀阔斧的改动,完全不像正常迭代的产品。要知道Z370发布也就是一年前的事。
照目前看,相比上代外观改动最大的主板应该就是这款 Z390 ,其次可能是ASUS Z390 Prime A,其它Z390的风格基本是前作的延续。
Z390 通电后
▼ Z390 全覆盖式的主板装甲加入RGB元素,PCI-E、及I/O 全都加入RGB灯效,灵感来源可能是电路板,相比上一代要美观很多。
Z390 主板RGB装甲
▼ PCH 开始强调电竞之心 的心形RGB LOGO:
Z390 PCH灯
▼ 第一条PCI-E槽之上加入的 LOGO,嗯这个位置很微妙啊:
铭瑄的主板和其它非御三家的产品一样,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没有更加复杂全面的BIOS界面,但相对的会在供电模块等地方做让步,我想这一点是很多人的共识。
至于对颜值上的追求… …之前好像并不报太高的期望,但现在… …背过身去,打开窗,点了根烟,冷静了几分钟。这波有点突然啊, 我还没有做好准备啊。再抽一根冷静一下。
慢着,这主板怕不是个卖 Board 的样子货?买装甲送主板但其实没什么硬核配置?
▼ 忍不住看了一眼供电:哎呦好像可以啊,很唬人啊,还是那套加大的全封闭铁素体电感。
慢着,该不会是傻堆电感数,忽悠小白学好数学的样子货吧?
也不至于,,绝对是一款受认可度很高的PWM控制芯片,旗舰款也有在用。今年就有主板为了节约成本从降到了,价格还所有提升。可见 Z390 没有在这个地方缩水,显得比较实在。
▼ 在上期内容中,我说过市面上多数的Z370主板是撑不住i9 9900K超频的供电需求的。
即使换做新推出的Z390主板,面对i9 9900K的超频工作一旦涉及AVX指令集,功耗直接爆炸。单U 超250W功耗很稳。同为售价1K多的性价比主板,这时候铭瑄 Z390 + 的主板还是有优势的:供电做得扎实。
从供电规模看(下文会拆解)如果用来搭配i7 9700K和i5 9600K使用没有什么压力。
当然,这次的 Z390 在颜值上也颇为不俗。在ASUS TUF系列被砍掉之后,自此很少见有大面积全覆盖装甲的主板(TUF ?那和TUF那根本不是一回事。至于M11F,价格和这块也不是一回事),因此这次能在铭瑄铭瑄 Z390 上看到还是比较亲切的。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块主板瞄准的用户群,是属于追求灯效和外观,但预算并不高的那一类,毕竟很多消费者对于主板的预算往往不会高于显卡,而首选的显卡是 和RX580(来源于STEAM平台用户用户报告)。
包装与配件:
▼ 不知道是否因为对于主板的颜值比较自信,这次包装明显对外观的展示更加直观。红黑配色加风格的背景整体比较耐看。
包装印刷中其实是有机会把主板弄得七彩纷呈的,但所幸没这么做,但正面缺少RGB标识还是不够完整,据说铭瑄会有完整的 RGB计划,未来电竞之心系列会有灯效联动。嗯这听起来真的很耳熟。
▼ 是铭瑄想要做的高端系列,去年是元年,本以为只是试水之作,结果Z系列主板得到了更新,而且今年,系列的显卡已经就位。
▼ 包装有礼盒的风格,简约但更有质感。
我拆过的主板包装也不少,这款采用地包天的设计,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包装风格。
外观与细节:
▼ Z390 表面采用了扁平化的视觉设计。
我们见过的非扁平设计的主板更多一些,主要体现在I/O 和PCH 上,斜面切割也有不错案例,至于哪一种设计更加美观还是看整体的风格搭配,和个人的审美倾向。
▼ 这一代Z390支持-AC Wi-Fi和蓝牙5.0、原生支持SDXC扩展卡(SDA 3.0)、原生支持六个USB 3.1 Gen.2接口(同时十个USB 3.1 Gen.1)、以太网MAC升级到I219。
▼ Wi-Fi的加入非常实惠,以后基本不需要额外配备无线网卡了,而且支持到2×2 802.11ac,同时支持2.4GHz/5GHz双频段,通道宽度,最高速度可达1.。
▼ Z390 很实在地提供了三条合金加固的插槽。把BIOS做到ROG的程度是不太现实了,但我们可以看看自己的主板是不是做到每根PCI-E槽都做了金属屏蔽+加固。很多品牌会把这部分组件作为划分产品线的依据之一。
按照铭瑄主板定位中最高的 ,基本是能想到的部分都给了,其它款估计走线下渠道的更多。
▼ PCI-E装甲直接把南桥给覆盖进去,相比目前常见的M.2 + PCH 独立安装的模式,集成型的无疑会更加好看一些,毕竟没有视觉上的割裂感。
相反的案例我就不说了,太多,只能说每个RD在设计的时候出发点不太一样,要考虑的也各有不同(往往要出多个系列超过10款产品),所以这里也不区分什么优劣。
▼ 一体式的马装甲也带来了麻烦的一面:由于螺丝钉在主板背后,因此更换或者增加M.2硬盘时可能需要把主板装甲整块摘下来再取下。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这种返工的可能,在安装时务必先把硬盘装好之后再固定到机箱上。
▼ 装甲材料?别想太多,肯定是塑料,大家都是塑料。
成本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做喷油可以留下下边的透光区域,如果黑色的改为金属,想要做出透光效果的工艺和成本,要我做RD我也不干。简单的说,金属无疑会更有质感,但透光很难做出想要的效果,就像 的一颗封闭式透光铝合金键帽,PPT都出了几年了我们还没见到实物。
▼ 另外PCI-E槽的扣具确实是加大款的,方便手指按压发力。装甲的开孔也做得比较到位,不会有卡手指的情况:
▼ I/O 也是这种多边形风格, (游无止境?)的印刷LOGO,贴切程度比较一般吧。
既然想做国产高端副牌不如再贴一个“”出来或者换别的有更有逼格的,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对使用没有影响。
▼ Z390 I/O配置:2个USB2.0,2个USB3.1 Gen1,2个USB3.1 Gen2(1个为Type-C型),
7.1声道音频 DP1.2 + HDMI1.4 + DVI-D接口。 Z390 并没有像某块旗舰主板一样直接把核显给砍了。毕竟考虑到一部分用户会有暂时搭配核显使用的情况(新机点亮、显卡送修等等),保留了常规的三个主流的视频接口,也保留了核显三屏拓展的可能性。
网卡为Intel I219V GBit LAN服务器网卡,以上基本属于中端Z390标配 。
▼ 这里要说的是 Z390 的表面没有采用我们更容易见到的表面拉丝处理,而是采用了类似于ABS键帽常用的喷油,触感和很多鼠标、键帽一样比较舒适。
这里也说不上和拉丝相比谁优谁劣,但喷油的设计不会有明显的廉价感,算是多数人都能接受的一个效果。
▼ Z390 在第一条PCI-E槽上方特地安排一个 发光区域,这对于多数主板来说,还是挺少见的,目前ROG和msi MEG都有做(尽管不是一个定位的)。
虽然只是一个灯位,但也侧面反映铭瑄想做自己的高端副牌的决心,现在旗下的显卡也开辟出了 系列。
▼主板底部设计了清除CMOS信息的独立按键,一键清除bios,对于喜欢修改参数又点不亮的用户而言还是挺方便。毕竟不用抠电池了对吧,更何况以往我们想要抠电池还得取下显卡。
▼ 主板Debug灯(故障排查灯),这个比较常见,在排查故障时需要对码。
下图中可以看到LED PCH ,走的是5VGRB插口,初步推断超频三的那套ARGB风扇的接口一致
▼ 依旧在主板的右下角安排了4pin接口,方便机箱风扇的走线:
PCH采用了定制铁素体电感
▼ 透光LOGO的边缘精度做得不错,箭头倒钩的边缘处理得很精细,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工艺决定的,镭雕可以把字符做到非常细:
▼ 搭配6个SATA3接口,不过由于M.2接口会占用带宽,在安装M.2硬盘后需要对照说明书查询对应被占用的SATA3接口位置。(很多新人都觉得是主板硬盘接口出问题了,然后发现换一个SATA3接口硬盘又能工作了,原因就在于此,这和英特尔的设计有关)
▼ 内存区域右下角也设计了系统风扇接口。
这个我见到的不多,考虑到更方便地隐藏走线,可以在这里插一根1分3的风扇线,因为本身在这个位置是会插入USB3.0的,再多插一根也不明显。
▼ 此外内存区域也做了RGB灯条设计。
▼ 主板右上角设计了功能键,分别为开机/关机键,重启键和灯效切换。这一设计也是从上代 Z370 中保留下来的,依旧是在内存槽的右侧,也是最容易被用户按压到位置。
▼ 按照我的装机习惯,在安装到机箱之前,我会先把裸平台点亮,这样排除故障会比机箱里拆装容易很多。此时如果没有接机箱跳线,有按键怎么也比用螺丝刀开机来得有牌面。
▼ 而主板的顶端除了水泵专用插针外,保留了一个12V 的RGB接口,事实上主板比较合理的布局中,就应该有至少两组RGB插针,分别位于主板的上下两端。
毕竟一体式水冷的冷头和风扇要走背线连接到主板底部插针是一件吃力且很丑的事情。至少在这一布局上 Z390 比很多Z390主板更有前瞻性,或者说采纳了消费者的反馈,有些RD也确实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 Z390 带8pin供电接口,目前比较常见的是4+8pin设计,多数人看到只安装了8pin难免头痛,也包括我。
事实上主板上的8pin可过电的能力远超很多人认为的75W,好在去年就也和几个朋友交流过类似的问题,不论是8pin、8+4pin还是8+8pin,主要主要考虑的是承接座和线路是否可以承受电流,如果8pin设计得足够可靠,OK,那也没问题。
▼ 此外铭瑄的官方数据是能稳住300W的CPU功耗:
我估算出i9 9900K 4.8GHz跑R15的功率正常电压下大概是260W+,如果想要搭配i9 9900K,并且超频使用,真的最低也要Z390 EX4或者 Z390 ,原则上我更推荐2500以上的主板来搭配超频使用。
嗯,我目前是 Z390 +i9 9900K服役中。
至于效能到底如何我也准备了功耗大户:i9 9900K做测试,如果能稳住250W以上的实际耗电,那么日用带i9 9900K或者超频给i9 9700K烤机是没有问题的,有关结果可以看下文。
▼ LED MOS2 的RGB四针插槽,至于能否实现多色同时显示效果,留到下文再验证(事实上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也没还没通过电,我是带着第一次看到这块主板的思路来写的)
▼ 可能是考虑到装甲拆装比较复杂,虽然有清除CMOS的按键,但也架不住有喜欢抠电池的存在,电池还是被设计在了装甲以外,应该说是好事:
▼ 给MOS起到散热效果的金属块,在设计上和上一代还是有所区别,做了明显的扁平化设计:
▼ 依旧采用了定制的全封闭铁素体电感,黑化固态电容
▼ 上一代 Z370 使用的是定制的R80电感(这次被用在了南桥和内存),这次核心供电全部改为R33定制铁素体电感。
事实上铭瑄用R33作为输出扼流圈应该能往前推好几年,如果规格的话这款电感也算是久经考验了
定制R33 电感
▼ 抗阻测不出,但明显R33电感给我的感觉就是:体积够大,其次是排布很OK。
经常有人拿国产品牌的代工开玩笑,事实上一线大厂的中高端主板电感也是经常性的贴歪,虽然不至于影响使用,但态度和QC要求摆在这里,这里我也是顺便吐槽一下,多看看评测就会明白的。
▼ Z390 十五相数字供电,经过分析是核心五相供电,经由倍相芯片实现十相供电。相比某中端的Z390主板的5相并联十相要好听一些。按照拆解流程,下文会有更详细关于的介绍。
▼ 这款主板马甲拆装的难度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充电座上,拆装的时候需要小心仔细:
▼ 一体化的装甲已经把I/0、音频区、PCI-E和南桥结合到一起,所以装Nvme硬盘还是得多些耐心:
▼ 比较神奇的是:装甲背面的白色背贴还特地用白色的螺丝钉固定住,这种细节就没必要抠了吧。
▼完全卸下马甲的 Z390 主板:
Z390 提供三个 M.2 接口,上M.2接口为PCIE/USB/CNVI类型M.2 E-Key无线网卡接口,支持2230规格;中M.2接口为SATA/(Gen3)通道,智能切换;下M.2接口为(Gen3)通道。而且中、下M.2均支持2242/2260/2280规格和支持英特尔技术。
▼ 南桥散热片得到保留这很正常,但金属散热片的面积比我想象中要大不少,特地做了凹陷来容纳灯位:
▼ 三条合金插槽的诚意我还是感受到了,尽管第三条多数用户未必用得到,但有些东西有就是有,不应该被其它东西掩盖。
▼ 其实抠IC慢慢聊没什么难的,铭瑄用的是定制音效电容,因此没法多说,从排布来看还是很“丰满”的,虽然个头不大但毕竟是13枚滤波电容(不用数了,我已经帮你们数好了)。作用是滤去杂波,提供更清晰的音响效果。
▼ 板载声卡是,确实是目前的旗舰板载声卡,支持 7.1 声道和 DSD 输出,可以提供 118dB 信噪比的立体声输出和 110dB 信噪比的音频输入。虽然在意料之中,但确认过又是另一回事,很多消费者都秉持“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的态度。
都说XXX以下听个响,现实是大家都是听个响,但个中区别还是挺大的。
▼ 事实上这款主板有三条M.2插槽,其中一条是2230规格,专门用来连接无线网卡使用。
宣传说是两条M.2槽,还是挺保守的,这边还是要补充一下,有三条M.2插槽,两条支持多规格,一条支持2230规格。
▼ 是铭瑄力推高端的系列,比较独特的是它的成本比其它平价款式都要高:
▼ 八爪鱼MOS管(场效应管):
▼ 内阻更低,工作积热更低,两上两下排布为一相,IC分别为 (100A) 和 (60A),品牌为,这个应该不用多介绍,前身是海力士的非半导体存储器事业部门,纽交所上市。
关于这两款MOS管我倒是想夸一下,但很多用户对与这个不敏感,我只能说,这两颗IC是不错的。横向比的话,很多Z390主板使用的MOS都不如它。在这里可以说 Z390 在供电上做了很多成本上的努力和投入。
▼ ,去年的顶级旗舰Z370也在用的一颗PWM控制芯片,最高支持7+0相供电。
不说这颗IC秒天秒地,但肯定是经得起考验的。目前有Z390主控芯片相比Z370退步的案例,但至少没在 Z390 上发生。
▼ 这颗IC很多人也许没见过,ITE的灯控IC,可以实现对主板灯效的切换和控制,目前多数可自定义的RGB产品都会搭载灯控芯片,也给未来基于此进行二次开发留有余地。
拆解:
平台搭建:
开箱时的CPU选择了i9 9600K,但实际测试还是会使用i9 9900K。
▼ 预装时显卡为红龙,在RTX性价比较低的情况下,目前GTX系列显卡的销量反而有一波逆势的上升。同时这波性价比大潮中另一款脱颖而出的显卡是,有兴趣的可以去查询一下最近的价格。
尤其是ROG,一波反向操作后都卖到和RX590一个价了。
▼ 的理论性能无限接近,尤其是红龙这种高端非公显卡,简单超频一下就可以获得公版的性能。
▼ 内存选用科赋 KLEVV CRAS Ⅱ(炎龙2)8GB ×4
▼ 这是一款强调立体灯效的RGB 内存条,两侧均为加厚铝合金马甲,侧面做了规则型的RGB窗口。因此在4槽插两根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不错的视觉效果:
▼ 考虑到多任务处理的需求,这里准备了两套套组成32GB 。
▼ 硬盘浦科特M9PeG 512GB,自带散热马甲。我能肯定的是这种高度的马甲,是不会阻碍到主板装甲的安装的。
▼ 电源:九州风神 DQ650-M,金牌全模组,全日系电容,不论是用料还是波纹都很出色,也是九州风神真正跻身中高端电源产品的代表性产品:
▼ 240水冷采用了超频三偃月,下图为第一代的包装,在对细节做了多处优化之后推出了更新后的240偃月。
采用5V 3针接口,ARGB风扇支持主板或灯控调节。在一款风扇上可以呈现多种色彩。
▼ 超频三偃月的冷头灯效为弯月:
▼ 附加配件为圆刚GC574 4K@60P视频采集卡
▼ GC573 采用PCI-E的连接方式,通过PCI-E总线来获得高速数据吞吐能力:
▼ 圆刚GC573 4K视频采集卡本身带RGB效果,用于点缀机箱也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
RGB灯效:
无显卡整体灯效:
彩虹效果,以目前看I/O装甲, LOGO灯,PCI-E和PCH,内存区域分为四块RGB区域:
PCH (南桥):
PCI-E区域:
Z390 LOGO灯:
I/O装甲:
整体效果:
装机散热器改为酷冷至尊 ML360 RGB
内存槽间灯:
BIOS:
Z390 的BIOS方面和之前Z370整体区别不大,不过没有截图插件,用Z370代替,基本延续简单实用的界面。
功能上,单核/全核主频、各项电压调节、电压补偿、内存频率和时序调节、AVX2 、I/O、SATA调节,该有的全都有。可玩性不如ROG MSI的BIOS,不过普通玩家,调一次之后就不会在意了。
综合来说这款主板比较适合追求主板外观的懒人。
▼ 支持中英文双BIOS,当然有些时候对我而言还是英文BIOS更方便,就像AVX2 Ratio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中文去翻译,但它的很明确就是调用AVX指令集时降低CPU的运行频率。
▼ 通过简易超频设置,直接将i9 9900K超频到5.0GHz,正常用问题不大,但一旦涉及全核心满载,且调用AVX指令集的情况下,单CPU功耗会超过260W,对于散热器和供电都是不小的考验,因此推荐主板设置中AVX2 改为3~5来工作。
单核心性能比i9 7900X要更强一些,事实上以目前的数据而言,i9 9900K可超的频率要高于10核心20线程的i9 7900X,仅靠频率就可以在单核性能中取得领先。
关于8C 16T +更高频率和10C 20T+稍低的频率之间的对决,无法从CPU-Z中的参考值来获得结果,但算上超频的先潜力,我估计二者的理论性能不会有太大的差距。都说i9 9900K价格不菲,但相比至尊平台的i9 7900X,它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性价比。
4.8GHz下的成绩
在4.8GHz的R15跑分中,多线程达到了。i9 7900X大约可以达到2200分,事实证明i9 9900K已经可以吊打HEDT平台的i7 7800X、7820X两款处理器,和i9 9700K的差距也不算大,
▼ 3D MARK Fire ,物理分数为2.2W,相比i7 8700K上升了10%左右
▼ 下图中i7 8700K +的成绩,目前可见仅单次结果来看,5.0GHz的i7 8700K的显卡分(同一张显卡)比4.8GHz的i9 9900K的显卡分略高一丝,但没有本质区别。
此外4.8GHz的i9 9900K会比较容易过测试。
点评:
1.比较适合追求外观和灯效用户,算这个价位里做得比较的好看的一款,因为其他厂家会习惯性的把颜值最高的主板留给旗舰款式。
2.几乎全覆盖的RGB马甲,让这款主板的颜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供电做得比较扎实,十相倍相,1.5K价位肯定是排的上号的。
不足:
1.BIOS比较简单,可玩性不如华硕和msi,希望能在未来升级BIOS界面。
2.CPU超频设置比较全面,但内存的官标XMP为,上顶级内存会比较可惜,一般的小超一下到还是可以用的,希望后续补丁等拉高XMP上限。
综合:
如果你的预算是1.5K左右,想要买一款颜值在线,供电不缩的主板,且希望设置过一次BIOS之后一劳永逸的用户,可以考虑这款 Z390 ,拼脸的话,真的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hs1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