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行业成本变化调查
“食品行业为此可能将增加成本将达几百亿。”一位食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整个食品行业的成本非常巨大,很难计算,几百亿仅仅是保守估计。
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永表示,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成本加大的幅度几十万,上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也不少。
德芙巧克力生产商、玛氏食品(中国)有限公司法务总监李宇告诉本报,他们在582号文下发之后,根据目前最可行的贴码赋码方式,对实施监管码的成本作了估算。
该公司产品2007年单独包装数量为28.4亿件,按每枚电子监管码贴0.03元计计算,此项将达到8500万元;同时贴码所需人工,按1.2秒贴一码计,需要94万人工时,相当于515个劳动力,按照2007年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计,相当于1800万元。如果将申请码段、分配贴码、废码剔除、上市激活等管理工作的成本及包装材料损耗计入,成本增加总额将在每年1.2亿元。
如此巨大的额外成本不可能完全靠企业自己承担,最后还是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将会导致6%-8%的价格上涨,李宇表示。
食品行业反映强制推行“电子监管码”存在的技术难度后,国家质检总局于2008年2月底发布了83号通知,将赋码产品分为A、B两类,A类为“一品一码”,B类可在“大包装上赋码”。依此新标准估算,成本将减到1050万元。
李宇表示,但如果贴在包装箱上,那消费者怎么查询,可追溯的目的又怎么实现呢?
如前所述,反应最早的是中国饮料协会,在成本这一块,他们提出,饮料产品不同于其他高附加值的产品,单瓶销售价格和利润均较低,有些饮料单瓶利润可能只有几分钱。
电子监管码可行性初探
“防伪其实是一个很小的行业,大部分产品是不需要防伪的。”北京兆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龙刚告诉记者,“需要防伪的企业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产品是高附加值的,同时这个产品还要非常的畅销。”
北京兆信公司是防伪行业的龙头之一,数码防伪技术也是他们公司1996年发明的。龙刚向记者介绍,这个技术的核心就是“数据防伪”,主要是起到产品的追溯作用,而关于产品的信息在包装上其实已经明示出来了。
龙刚表示,没有一种防伪技术的适合于所有产品。标准化的赋码方式实际上防伪的价值并不大,真正的防伪,应该是有针对性的,专门的设计。这么做只会增加老百姓的消费成本。
2008年3月,食品工业协会在北京开会时,与会企业提出电子监管码技术不成熟,会降低生产效率;多种包装材料无法印码;影响产品品质等突出问题,并且对食品安全并无显著作用。防伪打假作用有限。
质检总局83号文发出之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于3月7日召开了工作座谈会,雀巢、伊利、蒙牛、光明等乳业巨头悉数参加。
乳制品行业以薄膜袋赋码为例,提出目前凹版印刷的包装企业,无法制版。可能的方案是数字印刷;但成本高,只适用于小批量的产品。而且在印刷过程中喷码,印刷速度将会降到原来的1/10,生产效率下降70%以上,且达不到C级要求。
乳制品行业提出的问题是现实存在的,广州市人民印刷厂的林先生也告诉记者,如果要印制可变条码标签,印刷速度将会大大的降低,而且质量很难保证。
乳制品协会提出,目前没有成熟的技术支持,对于大、中型企业每批几十万的订单需求满足不了,并至少增加包装供货周期1个月以上。
不仅仅是生产环节,按照规划,电子监管网要改造物流系统和超市系统。
龙刚提出,如果要进行改造,改造的费用谁来出?专线接入网络,需要钱,钱谁来出?接入远程数据库会带来的连接速度问题如何解决。
对于速度的问题,百度网一位技术的工程师向本报分析,远程快速调取数据在技术上可以做到,时间上也会有些迟延,但无法说清具体的数据,也要看网络的情况。同时,这也会会给企业带来高额成本。
对于电子监管网在物流行业中实施的情况,青岛颐杰鸿运物流的刘闯告诉本报记者,对每件货物实行监管,增加了几十万硬件和软件的成本购入,成本不大,但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监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亚通物流的负责人则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电子监管码用在单件货物运输上是非常可行的,可以全程跟踪货品流程减少损失,可是并不适用于大宗货物运输。
而冯氏(中国)食品公司的李宇也表示,赋码的系统设计得比较复杂,需要配备很专业的管理,进行贴标流程的控制,才能够做到产品和编码的一一对应。
李宇提出,不是我们食品企业不关心食品安全,而是我们要问它的实际价值是什么?而这个钱最后一定是由老百姓来掏的,这个钱掏得值不值?
9月6日,记者来到物美玉蜓桥店,这里是电子监管码的超市结算系统改造试点,在该店第40、41道结算台前,记者并没有看到这套新系统。
结算员告诉记者,质检总局今年初送他们的两套系统,但是很少用,就放在桌子底下了。她指了指桌脚,记者看见了那就是一台普通的白色台式电脑机。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hs1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