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猫眼微影合并后,很多人觉得在线票务市场“战国时代”终于结束了。一家独大的猫眼微影独占过半的市场份额,淘票票坐稳第二的位置,其他玩家基本退出游戏。
然而淘票票并没有“认命”,反而不断释放出更加咄咄逼人的态度。财报显示,2017年至2018年3月31日的15个月内,阿里影业在市场推广方面的花费高达了32.2亿元,淘票票是“烧钱大户”。2018年11月,阿里影业发布中报业绩时宣布淘票票扭亏为盈,同时又宣布再“烧”10个亿投入开发增量市场。
如今猫眼已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公开财务数据。众目睽睽之下,猫眼要靠必要的投入给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信心。港交所网站显示,猫眼招股书昨天公布了2018年前三个季度的财报数据。财报显示,和老对手淘票票相比猫眼仍在亏损。
盈利与票补息息相关
其实猫眼的首次盈利比淘票票来的要早,2017年上半年,王长田在多个场合宣布猫眼已经实现盈利。猫眼CEO郑志昊也在采访中表示,“猫眼已经不依赖票补,考虑到盈利问题,猫眼已经无心和两家比谁能烧钱。”
不依赖票补,票务平台就能盈利,但如果某家平台继续投入票补,就能够抢占另外两家的市场份额。2017年暑期档,淘票票宣布自己已经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终于逼得另外两家无奈“合体”。
终于在2018年春节档,9.9元、19.9元电影票再现江湖。猫眼的盈利再次变得遥遥无期。
最新一版招股书显示,猫眼2018年前三季度产生亏损净额为1.44亿元,同比2017年前三季度亏损的1.52亿元有所收窄。不过猫眼在财报中提到2018年的亏损额度可能仍然会继续扩大。猫眼2018年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农历新年前后的用户激励措施开支增加,以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巩固市场领导地位。简而言之就是大量投入票补。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18年9月30日,猫眼的在票务市场的占有率为61.3%。猫眼在线娱乐票务业务所得收益由2017年前三季度的9.85亿元,增加至2018年前三季度的18.32亿元,增长85.9%。
猫眼获得了行业优势地位,同时也付出了代价。猫眼微影合体后,腾讯掌握了猫眼的重要入口。截至2018年9月30日,猫眼在自有程序上的用户为680万,在微信及QQ应用程序上的用户为5560万,在美团及大众点评应用程序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为7220万。
不过2018年10月以后线上票补被取消,从票务平台到电影宣发方也已经对票补产生了厌倦心理。按理来说这对市场占有率更高的猫眼是件好事。然而票补取消同时也让一个新的问题浮出水面。
互联网公司没有了票补,
院线自主售票渠道会得到加强吗?
2013年,猫眼电影正式出现,票务平台彻底改变中国人的购票习惯其实也只是最近三四年的事,而最大的助推力仍然是票补。在当时的百度糯米、淘宝电影等平台都有新用户1元看电影活动,相信当初有不少人都是几个平台都用过一次。随后各大票务平台持续不断的做着票补,带给用户带来的好处已不必多说。
但票务平台和影院之间的关系就没那么简单,快速崛起的电商平台再给电影院不断增加客流的同时,也摧毁了不少院线的会员体系。而院线显然不想把事关存亡的票务渠道交给别人。2015年就曾闹出过“万达屏蔽猫眼”的流言,后来虽然辟谣,但电商平台和院线的矛盾已是人尽皆知。
去年五一档,《后来的我们》大量退票事件又一次加深了影院经理心中的不满。于是在线上票补取消的政策刚刚出台时,就已经有很多业内人士预测“当互联网票务平台失去了价格优势,一些院线的会员系统可能会重出江湖”,虽然票补禁令也针对影院的线上票务平台生效,但影院想做优惠促销的话可操作空间肯定会更多。
目前万达、博纳、星美、大地、金逸等影投、院线都有自己的线上、线下会员系统和票务平台。像是其中某家的会员卡除了可以享受低价票,还有9元抢票、卖品打折、会员专属座位等特别优惠。这些活动对于一些已经养成了观影习惯,而且喜欢在离家比较近的固定影院观影的用户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用户在办了会员卡后,当然也会提高对这家影院的黏性。
某影城第三方电商渠道(上图)和影城自有APP会员价价格对比
特别是在票补取消后,一些院系自己的APP,在购票时普遍比电商平台便宜。虽然大多数用户已经养成使用第三方票务平台的购票习惯,但在票补优势消失后,院线投入力量与互联网公司争夺票务渠道并非没有打破这种市场模式的可能。
文 / K线战车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hs1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