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竹荪采收时节。7月13日清晨,记者走进在江山市凤林镇的夕实家庭农场,只见黑色遮阳网简单遮挡下的田块里,一朵朵戴着“白纱”的竹荪傲然挺立。三名工人正在抓紧采摘。
“竹荪不易保鲜,采摘时效很短,每天早上6点至9点是竹荪大量绽放、生长的时段,为保证竹荪的品质,一般要赶在9点之前采摘完。”夕实家庭农场主孔炜介绍,今年竹荪干品价格每公斤售价达300元左右,较往年上涨30%多,供不应求。平均亩产值2万多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被人们称为“山珍之花”“菌中皇后”等。记者了解到,作为一种传统食用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竹荪就和金针菇、秀珍菇等一起在江山市范围内被推广种植,当时保安、凤林、石门等乡镇竹荪农户种植户多。最鼎盛时期,江山全市种植竹荪面积达1000余亩。如今,金针菇、秀珍菇在江山已实现工厂化种植、规模化生产,然而大田种植模式的竹荪种植面积却日渐萎缩。目前,只有100亩左右。
孔炜是2015年接触到竹荪种植的,彼时,作为经营着200亩土地的农场主,一直在寻找效益更好的农作物品种。得知竹荪销售价格高,但存在产量难提高等问题后,孔炜想要试一试。他从小面积摸索开始,种植技术不断成熟。如今,他种植竹荪面积10亩左右,可实现亩产竹荪干品75公斤左右。
“竹荪一般2月份种植,6月下旬开摘,9月20日左右结束。一般可以集中采摘三茬,日常每天会采摘,但是量不大。”孔炜介绍,因为竹荪采摘季碰上最为炎热的夏季,采摘人工成本高。此外,容易遇上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这些对于竹荪的产量都有直接影响,“看天吃饭”的现状加上高强度劳动,“劝退”了一批批种植者。目前,他家竹荪的种植面积在当地算是大了。
农场里,只见被采摘回来的新鲜竹荪,整齐排列后被推进了烘干设备。“四个小时就可以烘干,今年竹荪行情好,供不应求,烘干一批卖一批,大多是买到了福建的客商手中。”孔炜介绍,竹荪价格相对稳定,本地也有中药材企业兜底收购,自己对于竹荪种植还是很有信心的。“我想扩大种植面积,但因为一块地种植竹荪后,需要5年后才能重新种植,而且它对于土壤等方面也有要求,并不是哪里都适合种的。所以,扩种计划我还在谋划中。”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hs1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