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曲
编辑|乐曲
中国音乐的确有着独特的体系和风格,与西欧音乐有所不。中国音乐在律、节奏和表现上都有其独特之处,与西方音乐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就像中国画和西洋画在用笔、用纸直到艺术现手法上都有所差异一,中国音乐也表现出其独自的美感和格。
通过我们自己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我们可以世界乐坛上展示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深刻地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和艺术。这样做将有助于推动中国音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欣赏,让我们的音乐能够与其他音乐体系一起共同发展。
古琴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拥有约三千年的历史。自春秋时期起,古琴已成为广泛应用的乐器。
它留下了大量的音乐遗产和理论文献,在音乐史上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唐代开始将记载指法的文字逐渐简化为今天通行的”减字谱”,明、清两代更刊印了大量的琴谱,使得许多古代琴曲得到完善的保存和传承。
对于古琴音乐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首先可以通过创作新的古琴曲谱,加入当代的音乐元素和创新,使其更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其次,可以进行古琴演奏巧的创新和发展,探更多可能性和表现方式。同时,可以与其他音乐形式进行跨界合作,融合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元素,创造出富有创意和独特魅力的作品。
通过深入挖掘古琴乐传统的精髓,借鉴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我们可以将古琴音乐带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古琴的美妙之处,并为古琴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做出贡献。
古琴音乐中的调式
古琴的音律以纯律为基础构成。对于那些学过西方音乐的人来说,初学古琴时调弦可能会感到琴弦老是不准。这因他们习惯了十二平均律,所以总觉得古琴的mi音比十二平均律的偏低,而古琴的la音比十二平均律的偏高。如果仔细听,还可发现re音也比十二平均律的偏高,而af、al、51各音比十二的偏低。
深入研究古琴音乐的音律,包括纯律、三分损益律以及其他调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琴乐的演奏和欣赏。同时,对于那些习惯于十二平均律的人来说,适应古琴音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调整,但这也是古琴音独特魅力。
在古琴乐的调式中,每个音都有一种倾向主音的引力,使得琴曲在结束时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对琴乐调式的研究对于建立多音部体系,以及研究中国的和声和分析作品是有好处的。
在古琴调式中,七声音阶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构成的,即以五声为骨干,af和l在旋律中居于次要地位。
但是与西欧音乐中的af和l的功能性作用不同,在中国调式中,af和l两音则起着色彩性的变化作用,表现人的感情的多样性。它们可以作为经过音使用,也可以作为一种情调的表现。
在古琴曲中,af和l还常常用作特定的形象。在《平沙落雁》的第七段中,af模拟雁叫的声音,而在第五段中,则作为雁落平沙翅膀打击沙滩的形象。它们还可以用作旋律色彩的变换,或者作为问答形式的运用,如《渔樵问答》中的第二段、第四段、第七段,表现渔夫和樵夫的问答。af常常在结尾前的一段使用,用以加强节奏感和气氛。
在演奏实践中,存在一些偏音或变音,这些音与平均律中的音不完全一致。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并不是严格的半音音程,可能会偏高或偏低一些。在这种情下,它们的偏音或变化偏音被认为是“不准确”的。
这说明了这些音的运用更多是作为辅助音,而非正式的音。它们的性质是偏音而非正音。这种调式是基于五声音阶的,不同于平均律的音阶系统。
在古琴曲中的确存在一些斗卜五声性的作品,比如《幽兰》。《幽兰》是由六朝时期的丘明传谱而成的。在这首曲子的旋律中,出现了一些变化音如af、爹、卜等,这些变化音赋予了曲调独特的特色。
比如《流水》中所展现的那段流水奔腾澎湃的效果,在绰扬和弹注的手法中,也运用了十二平均律的半音、滑音、往来吟等。这些技巧使得琴曲能够更加生动地表现出流水的动态。
古琴音乐的发展手法
古琴音乐的发展手法和曲式结构是根据器乐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发展逻辑而决定的。由于内容的不同,中国古琴音乐的曲式各不相同,形式根据内容而定,这是非常合理的。就像小说一样,虽然可能有相似的风格和笔调,但很少有相同的结构。
古琴音乐家根据不同题材的要求,在各种音乐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曲体结构。它们可以是短小的一段体、二段体,甚至可以是多段体。也有类似于戏曲、曲艺的曲牌联叠或板腔变化等不同体裁。有些曲子只需要演奏一两分钟,而有些则可以长达二三十分钟的大曲。古琴音乐家不断探索和丰富曲式结构,使得古琴音乐更能准确地表达出曲目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古琴琴歌是指使用古琴作为伴奏的歌曲。中国保存下来的几千首不同的古琴传谱中,约有60多首是古琴琴歌,占据了一半以上。这些琴歌有的是通过将古诗词谱曲而成,有的是以吟诵的音调演唱,还有一些是移植自民间小曲、曲牌和戏曲片段,内容丰富多样,具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风格和个性。在音乐结构、章法和表现手法上,它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些琴歌是情感真挚、文辞朴实、旋律优美、具有强大感染力的音乐作品,是中国音乐宝库中珍贵的艺术遗产。
古琴曲的多段体即是器乐曲的最高形式,也是琴曲的特点之一。例如,《梅花三弄》有十段,《潇湘水云》有十三段,《广陵散》有四十五段。古琴音乐家不断拓展和丰富曲式结构,使得多段体的曲子更加完整、生动,并具有更强的表现力。琴曲的多段体结构使得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样,让听众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更细腻、深入的情感表达。
除了已列举的曲式之外,还有许多乐曲的形式不能被归类到以上所述的任何一类,其中一些以某种标题作为基础,因此被称为标题音乐。例如《钦乃》、《阳春》、《平沙落雁》等等,类似这样的曲例非常多。由于古琴作为源自民间音乐的乐器,因此在曲体上也有类似于戏曲、曲艺的曲牌联接。
古琴音乐家们不断地拓展和丰富曲式形式,使得古琴曲能够更好地表达不同的情感和主题,展现出琴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古琴音乐的节奏特点
古琴音乐的节奏特点受传统的固定格式影响,它是按照一定的速度规律组合的,有自由选择的部分,但也有固定不变的部分。
一般来说,古琴音乐的节奏采用散板、慢板、中板和快板等不同速度的组合。通常,曲子的开头是散板或慢板,曲子的后段加入尾声。头部一般是慢板或散板,到了曲子的中段则是中板或慢板,此时乐曲的节奏变得有规律,有一定的拍子了。然后乐曲的速度逐渐加快,有些乐曲以快板作为结束。
还有一些乐曲在快板之后转入散板再结束,这种转慢在琴曲中称为入慢或复起,但整个乐曲的情绪是连贯的,形成一个整体。然而,这只能概括一般琴曲的节奏,一些古老的琴曲或从其他音乐体裁移植的琴曲或琴歌又有自己特殊的节奏。
古琴的节拍是不规律的,它的节拍比较自由,每一小节的拍数可能是四拍、五拍或六拍。拍子的变化也是不规律的,主要取决于乐思尽意与乐句的完整性。因此,在记谱时不能仅使用西洋音乐的二拍子、三拍子或四拍子的记法,强求使所有琴曲的节拍都规整化,这样会影响其乐思和表达的完整性,导致失去其独特的风味。
《阳春白雪》是一首以四拍为节拍的曲子,但是不能以这种固定的节拍形式去限制它的表演。又比如,《忆故人》的中段有一个乐思是以三拍的节奏表现的,它传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但是这节奏决不能以圆舞曲的感觉来演奏。
在我们处理民族传统音乐时,不能总是给它套上西洋音乐的框框,这是不可行的。古琴音乐要更加灵活和包容,充分体现其独特的节奏特点和情感表达。
古琴音乐的旋律特点
古琴的曲调通常是低沉而浑厚的,旋律时隐时现,这主要是由于古琴的演奏技巧所导致。有些人听了古琴的演奏觉得像是弹棉花,这是因为琴弦是丝质的,不能产生太高的音高。而有些人则觉得古琴的曲调有虚有实,这是音乐中难得的情趣,就像古人所说,弹到无声胜有声。
古琴的旋律常常会转调,但这种转调并不像西方音乐中的转调那样引起明显的效果。古琴的转调旋律仍然在五声音乐的范畴内,它只是在原调的基础上增加了语气和情调的变化。古琴在演奏上没有音域和品位的限制,因此可以弹出许多微分音调。
古琴的每条弦都有十三个泛音,这使得琴曲能够有整段泛音的旋律,这是其他乐器所无法做到的。在古琴曲中,常常会交替使用散音、泛音和按音,并且可以使用许多同度和八度。由于它们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音响、音色和多种音型的乐句。在乐句中,除了按实音和触发泛音外,并不一定要全程使用实音,经常会使用上下进退等手法,以走指音来连贯产生旋律。左手还可以拨出虚音,这是古琴音乐中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这种虚实旋律的表现特点比强弱的表现手法更加强烈鲜明,展现了古琴音乐旋律的独特之美。
古代的琴曲多是将短小的旋律反复进行,构成简练而明晰的曲调,这种风格被称为“声多韵少”。近代的琴曲更多地发展了按音的使用。通过利用按指的变化,如“今”、“探”、“绰”、“注”等,使曲调在进行过程中更加细腻、圆润,更接近人声的吟唱。
根据地区的特点,加上不同师承渊源的陶炼熔铸,形成了多种流派的风格特点。就像唐代赵耶利所说:“吴声清婉,如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如激浪奔雷,亦一时之后。”北方气候凉冽,有崇山峻岭,燕赵多慷慨之士,表现出豪放直率的演奏风格。
南方气候和煦,山水宜人,人文温雅,音乐表达也更加温和柔美。既有恬淡稳重,又有秀丽清新;既有豪放不羁,又有活泼洒脱等多种演奏风格。
南派的音乐更柔和。北派以味胜,南派以韵胜。方言不同,乐器所激发的音声也各有区别。古琴音乐中形成了川派、广陵派、虞山派、山林派、福建派、金陵派、浙派、诸域派、九疑派、常熟派、齐鲁派、中州派、蜀派、卢山派等不同地区的风格。北方偏向方正,南方偏向柔和圆润。需要更加细致地处理这些地域风格的差异,以确保音乐的表现力和风格特点。
有人认为,由于现代交通方便,琴乐交流迅速,可能会导致琴乐流派逐渐消失,音乐会趋向统一化。然而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琴乐的流派不会消亡,因为地区方言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涂调(音调的变化方式),这就形成了地方音律,从而在琴乐中呈现出不同的风韵。就像许多民间音乐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流派一样。可以说,流派在琴乐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反映了地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音乐探索》 | 2021 年 第 003 期
期刊:《乐器》 | 2021 年 第 007 期
期刊:《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年 第 003 期
《历代古琴文献汇编丛书》刘晓睿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hs1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