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中华上下五千年,存在着数百个的朝代和的地方政权,被我们所熟悉的朝代也不过就是十数个而已。
我们所熟知的朝代,大部分都是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所建立的,但也有很多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权,也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们最熟悉的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莫过于元朝和清朝了,这是两个完全统治整个中国的朝代,除此之外还有着很多的割据政权,我们对其认知也大多是在小说或是电视剧里。
在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里,和宋朝并存的三个国家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个主角虽然都身处中原,但都和另外那个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风流倜傥的段誉出身于西南地区的大理国,老二虚竹娶了西夏国的公主,武艺高强的老大乔峰则是契丹人的后代,最后还做了其担任的“南院大王”。
然而实际上,在乔峰(萧峰)担任南院大王的时候,这时候的契丹国已经是强弩之末一般的存在了。
在不久之后契丹就被东北方向兴起的女真人所灭,甚至一路势如破竹,灭亡了与辽国结成了百年之好的北宋,俘虏了徽钦二宗,酿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靖康之耻”事件。
自此之后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消失了,除了后来元朝的时候出现一个叫做耶律楚材的能臣之外,契丹人就像是在历史长河之中蒸发了一样,那么这些契丹人都去了哪里呢?
一、西迁立国,威名远播
在金国军队攻占了了辽国的南京汴梁城之后,辽国的军队其实就已经溃散一空了,而辽国的末代皇帝仍然是不服输,想要利用残余军队做最后一搏,企图恢复河山。
但军队完整之时都打不过刚刚崛起的女真人,更何况现在的残兵败将。
天祚帝手下的皇族耶律大石深知大势已不可挽回,再加上天祚帝昏庸,不堪大用,索性率领二百铁骑连夜逃出了天祚帝大营,自立门户去了。
也正是因为耶律大石的这次出逃,给契丹人的辽国政权留下了仅存的一丝血脉。
辽天祚帝在经历了一些小规模的战役之后被金国军队俘虏,辽国正式灭亡。
而此时的耶律大石已经率领自己的二百铁骑北上蒙古高原,前往中亚企图投奔喀喇汗王朝了。
虽然辽国被灭亡,但金军毕竟是后起之秀,兵力还不是非常充足,对逃到中亚地区的耶律大石也是鞭长莫及。
而辽国在很早之前就对中亚、蒙古高原乃至西伯利亚都进行了统治,其威严还是存在的。
在耶律大石西迁的途中,还有着辽国统治时期的盟友白鞑靼人前来资助。
在鞑靼人首领床古儿资助的四百匹马以及部分骆驼和羊的赞助下,耶律大石的骑兵实力大增。
在与金朝有过小规模的几次战争之后,耶律大石还是感觉实力不足,在大草原上休养生息起来。
毕竟当时的金朝刚刚兴起,正值实力上升期,很难与之争锋。
所以耶律大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之后,虽然还有东图之意,与西夏、南宋保持联系,但主要精力都放在向西扩张领土上了。
金朝军队虽然也计划过几次追击耶律大石势力的行动,但有着蒙古高原大戈壁的阻碍,最终都是不了了之。
甚至还有一些原本被收编的契丹人骑兵叛逃,所以金军也没有对西辽有过多大的威胁。
当时的西域和中亚地区也没有几个强大的势力,就给了耶律大石建国扩张的基础。
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先后归并了西域的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国,收编了大量的突厥、蒙古、鞑靼族群。
在对这些民族的政策上,耶律大石也是吸收了之前辽国灭亡的教训,对其都是十分温和,保留其原有的牧场、耕地和文化,并不干涉原有的治理,只是外派检察官驻守。
直到蒙古崛起之前,西辽都是中亚的一个非常强盛的国家,兵锋直指西亚和欧洲,乃至东欧和西亚对中国人的称呼到现在都是以“契丹”。
后来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西辽才在蒙古的铁蹄之下灭国。
1224年,西辽贵族波剌黑在如今的伊朗的克尔曼沙阿、呼罗珊一带,建立起契丹人的最后一个政权——儿漫王朝,史称后西辽。
在发展了几十年后,被“上帝之鞭”蒙古人所征服,兼并入伊尔汗国。
二、融入女真,民族融合
契丹人本就发源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在广阔的漠北草原发展壮大起来(西伯利亚草原),只不过最初在整个游牧区的匈奴太过强大,契丹人就依附在匈奴的统治之下。
后来鲜卑人发家之后又被鲜卑人所统治,直到后来魏晋南北朝之时,鲜卑人入主中原,发展重点不在草原之后,契丹人才渐渐称霸了这片辽阔的大草原。
当契丹人建立辽国之后,也是将蒙古大草原上的诸多民族收入麾下,也包括这原来的鲜卑诸部、后来的蒙古人,当然还有东北地区的女真族。
最开始的时候各个民族之间相处的还是比较融洽的,契丹人这边又和北宋保持了百年和平。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长期的和平生活也让大辽国内部滋生腐败,军队战斗力也大不如前。
再加上对女真族的压迫,致使已经发展得相当强大的女真族直接揭竿而起,推翻了辽国的统治。
原先辽国境内大量的汉人和契丹人都被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国所接管。
女真人本就不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他们在进行渔猎的同时还进行着农耕生活,在入主中原之后更是迅速接受了农耕去的农耕文化,渐渐农耕化了起来。
这部分契丹人也是早就在燕赵等辽国故地生活已久,一些游牧习俗就逐渐淡化了,农耕区的两个民族同时向着农耕文明靠拢。
当然金国的统治区域还是有很多部分都是在游牧区域的,但游牧所创造的单位经济价值远远比不上种田,养活的人口也要少得很多,所以草原上的契丹人和女真人还是少数。
原来的契丹人也有很多被金国收编为“伪军”,当作先遣军进行对外战。
我们上面也提到了,契丹“伪军”在对西辽进行征战的时候还成建制地逃跑了一部分,重返漠北草原生活去了。
总体来说,契丹人在金国统治之下还是比较活跃的,毕竟建立之初的金国只有二十万女真人,统治之下大部分都是契丹子民以及汉民,所以契丹人在金朝的任职还是比较较多的,军队中也充斥着大量的契丹人。
但是金朝人对原来这些压迫过他们的契丹人可不是很友好,他们选择用更严酷的剥削去压迫契丹人,也间接导致了金朝后来的灭亡。
三、蒙古崛起,契丹消亡
上面我们讲西辽的时候,提到迁徙到中亚地区的西辽国被成吉思汗所灭,西亚和中亚的契丹人被蒙古人所统治,但是蒙古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多久,只是三四代人之后就消亡了。
而留在中亚和西亚的这部分契丹人,在蒙古人的统治结束之后也没能再次建立起新的政权。
在当地定居下来以后,被逐渐突厥化和伊斯兰化,与当地居民融合在一起,繁衍至今。
而留在东北和蒙古草原的这部分契丹人则是被元朝所统治,蒙古在灭了金朝之后也是接管了这片沃土,也接管了原来的契丹人。
虽然在我们的民族记忆里,蒙古统治者对“南人”压迫很深,动不动就屠城,但蒙古人对契丹人这个本就和蒙古有着莫大关系的游牧民族还是十分友好的。
在蒙哥时期,就有大量的契丹人在蒙古国手下担任要职,涌现出了耶律希亮等一众的武将出来,为蒙古军队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时代的耶律楚材,更是蒙古国的开国功臣,是蒙古国的国之栋梁。
后来的蒙古政坛当中,契丹人虽然还是有着不错的地位,但也没有再出现过什么精彩艳艳之辈载入史册了。
但契丹人还是跟随蒙古军队在亚欧大陆之上到处征战,足迹也遍布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结语:
当年跟随蒙哥等人来到云南地区的蒙古和契丹军队在当地驻扎一些族群一直保留到了今天,蒙古族还有着比较完整地族群,契丹人也是保留了一支血脉。
这支契丹人后裔叫做本人(蒲满人),至今仍有15万人的种群规模,是契丹人的直系后裔。
除了蒲满人,还有东北的达斡尔族人也是契丹人的直系后代,至今仍然保存着其担任的一些传统文化。
虽然当年祖先的光辉不再,但契丹人的后代仍然是延续至今成为中华大家庭的一分子,从游牧迈入工业化社会的新生活,再也不必为自然条件的恶劣所困扰。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hs1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