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礼文化”的核心,《左传》里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祖先表达的是慎终追远之意,几千年来已经成为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

自秦汉时起,太庙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在有清一代,“配享太庙”对臣子来说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因为,“配享太庙”是封建社会臣子死后哀荣的极致。

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

图片来自网络:清代太庙外景

明清时期,臣子能够得以配享太庙,主要源于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在皇家太庙中首创了东西配殿,用来祭奠有功的宗室或者朝臣。自此以后,明清两代开始有了将有功之臣放入配殿之中祭祀的传统,这便成了“配享太庙”的由来。

但是,要获得配享太庙的资格,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清代296年的历史中,得以配享太庙的仅有24人,一半是王爷,几乎是满人,比如,多尔衮、多铎、豪格、胤祥、僧格林沁等等。而这24人中,张廷玉成为其中唯一的一位汉人。

张廷玉是安徽桐城人,他的父亲是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

张廷玉早在康熙时,就已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即位后,十分赏识张廷玉,张廷玉继续受到重用,先后担任礼部尚书和户部尚书等职务,后来官拜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

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

图片来自网络:清代太庙内景

张廷玉最主要的政绩还是在雍正在位期间,其在安定流民、宽限赋税等重要问题上给雍正皇帝提了很多建议。张廷玉执掌内阁时,清代的军机处制度和奏折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

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驾崩,临终前,不仅任命张廷玉为顾命大臣,而且嘱咐乾隆,要让张廷玉“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乾隆即位之后,与张廷玉之间的君臣关系却远没有雍正时期那样密切,而是渐生嫌隙。公元1749年,77岁的张廷玉不得不上书请求致仕归家。

同时,在张廷玉配享太庙一事也是一波三折,由于君臣关系的原因,乾隆皇帝还一度取消了其配享太庙的资格,削去张廷玉的伯爵。

乾隆二十年,也就是1755年,84岁的张廷玉在家中病逝,这个时候的乾隆皇帝似乎感觉有些过意不去,最终还是尊重了雍正的遗诏,允许张廷玉配享太庙,谥号“文和”。

值得一提的是,张廷玉是有清一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这正因如此,也有人将张廷玉称之为“清代第一汉臣”。

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

图片来自网络:雍正皇帝像

但有清一代,如果论文治武功,与张廷玉不相上下,甚至过之的汉臣,也有人在,比如,曾国藩、林则徐等人,就未必比张廷玉逊色多少。

张廷玉在清代的汉臣中,真正奠定其历史地位的,还是其“配享太庙”这一项。

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

图片来自网络:清代名臣张廷玉

实际上,清代的另一位著名的汉人政治家,也曾有配享太庙的机会,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没错,就是晚清重臣李鸿章,李中堂。

李鸿章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后来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

光绪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901年,李鸿章病逝于北京,终年78岁,这时距离《辛丑条约》刚刚签订完不久。李鸿章病逝的时候,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正在逃难回北京的路上,李鸿章的死让慈禧太后很悲伤,在慈禧心里,李鸿章不仅是得力的助手、干将,也引以为知己。

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

图片来自网络:清代皇帝神主

在晚清动荡的政局里,很多要背负千秋骂名的事,都让李鸿章背了,从这点上看,慈禧内心深处是感激李鸿章的。

众所周知,晚清时局极其艰难,人心离散,朝纲崩坏,官场腐败,真正能做事情,愿意做事情,又值得信任的人并不多。

李鸿章是难得的人才,在晚清的朝局中,如果论忠诚、能力,慈禧太后几乎找不到第二个李鸿章了。

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

图片来自网络:《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从人生事业的角度看,李鸿章也堪称是人生赢家了,生前富贵,死后哀荣,死后追赠太傅,晋升一等侯爵,谥号“文忠”。

甚至,慈禧太后下令要让李鸿章配享太庙,从当时朝局角度,慈禧太后的做法是有政治风险的,因为李鸿章刚刚签订了《辛丑条约》,在世人眼中,他被视同“卖国贼”,也正因为如此,在很多大臣看来,“配享太庙”这种极高的荣耀放在李鸿章身上,有些不合时宜。

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

图片来自网络:《辛丑条约》原文

但慈禧的风格向来独断专行,如果要打消慈禧太后的想法,是很考验智慧和语言功力的,这个时候,军机大臣鹿传霖就站出来,说了一句,“祀于何处”?一句话让慈禧太后很是为难。

可以说,这句话是带有很深的涵义的,因为经过内阁九位重臣的商议之后,对将李鸿章配享给哪位皇帝难以定论。

如果配享在咸丰皇帝的庙堂,可咸丰皇帝在位的时候,李鸿章刚刚进入仕途,并未建立有说服力的功勋。

如果配享在同治皇帝的庙堂,同治时期李鸿章对社稷的贡献还比较小,远比不上同治时期的其他重臣,比如曾国藩、左宗棠等,这些人都没有配享太庙,凭什么将李鸿章配享给同治皇帝呢?

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

图片来自网络:慈禧太后真实影像

如果配享给光绪皇帝,光绪皇帝这个时候尚年富力强,现在给光绪皇帝找配享,不是诅咒皇帝早日驾崩吗?因此,如果配享给光绪皇帝,上谕里将很难斟酌用词。

而当年张廷玉配享太庙,依据的是雍正皇帝留下的遗诏,也就是说,张廷玉是配享在雍正皇帝的庙堂里。

思来想去,慈禧觉得让李鸿章配享太庙这件事,很难操作。

最后还是决定,给李鸿章在京城建了个专祠,由光绪皇帝为祠堂题匾,每年派人祭祀,“在京城建专祠”这个待遇虽然比不上“配享太庙”,但在有清一代的汉臣中,李鸿章也是独一份的。

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

图片来自网络:李鸿章真实影像

不仅如此,清廷还给李鸿章在全国各地建了专祠10处。

慈禧太后在李鸿章死后,给了他很大的哀荣,也算成全了两个人之间的君臣之遇了。

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_清朝配享太庙二十六人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hs105011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