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电影《心花路放》播出,其中由郝云原唱的一首插曲《去大理》瞬间火了。但是,要说起“火”的话,2013年郝云个人第三张专辑的同名主打歌《活着》则比《去大理》更要为人熟知。本期,碎乐app《一人一首成名曲》就采访了郝云以及这首《活着》背后的故事。
酷爱玩车的郝云,在一开始就跟大家介绍了他们车队的据点以及珍藏的爱车“老幸福”,“车”是他热爱的生活的一部分,音乐也是。“写歌首先就是要让自己舒服了”,郝云说道,在他的《活着》里面,很真实直白地写出了“苹果手机”“阿迪”“耐克”这些东西,也许有些媒体出于避讳不会播出,但是这些恰恰成了他歌曲的符号。
聊到成名曲,郝云直言如果从这些年演出和现场反馈来看,《活着》肯定是最有代表性的。在《活着》当中,郝云提到了吉普车,将自己“玩车”的热爱也写进了歌曲里。因而在《一人一首成名曲》中,也将“车”融合进来。据郝云介绍,他们的车队也有过不少明星大腕参加,比如李晨,就跟他一起去过美国。回到歌曲本身,郝云坦言,当初《活着》的录制很顺利,但是到了混音部分却前后改了11个版本。因为当初请了美国的混音师,因为不理解歌曲的中文意境,导致混出来的前10个版本都不是郝云想要的。2012年,郝云写了《活着》,但是歌曲却到2013年才发行。他第一次在上海迷笛音乐节唱了《活着》,当他相隔一周后在北京迷笛音乐节再唱的时候,惊喜地发现台下已经跟着大合唱了。短短一周,《活着》火了。
音乐的魅力,也许就在于只要唱到人们心里,得到共鸣,就会被广泛传播,不需要什么宣传,《活着》就是这样。郝云的歌曲,如同他的性格,不管是唱歌,还是开车。他也坦言,你是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歌曲。用真实的态度做音乐,才能创作出代表自己的歌曲。纪录片中,大段镜头特写了驰骋的吉普车和飞扬的沙子,而片子的最后,伴着《活着》出现了笔直的公路和轰鸣的摩托车。这就是郝云所热爱的。本期碎乐《一人一首成名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郝云,也明白唯有真实做自己热爱的一切,才可能有之后的“成名”。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hs1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