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恭王府保护好,将来有条件时向社会开放。”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参观北京恭王府时说。为了这句话,恭王府腾退的有关人员付出了28年的心血和努力。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今年10月,占用恭王府府邸的最后一家单位——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搬走了。这一天,恭王府等了28年。
1975年,病中的周恩来总理向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嘱咐了三件事情:建一座新的北京图书馆,修琉璃厂文化街,对社会开放恭王府是其中的第三件。
周总理为何病中还牵挂着恭王府?去年年初,80高龄的老艺术家王文娟参观恭王府时道出一段往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王文娟因扮演越剧《红楼梦》里的“林妹妹”,红遍大江南北。1962年,越剧团进京献艺,周总理请王文娟等人到家中吃饭。周总理说:“你们演了那么多遍《红楼梦》,走,我带你们去看看真正的大观园。”
总理口中的大观园正是当时的恭王府。在那次参观时,周总理指示,要将恭王府保护好,将来有条件时向社会开放。
1978年,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亲自召开会议,将有关部委的领导、北京市的领导找去商量办法。会议确定要落实好周总理的遗愿,将占用恭王府的单位通通迁出。
当时的恭王府几度变迁,原貌早已淹没在几十年的历史中,模糊难辨。恭王府初为乾隆朝大学士和珅的宅第,后被嘉庆帝赐予其弟庆郡王永璘为府。咸丰初年,改赐恭亲王奕讠斤,始称恭王府。民国年间,恭王府被辅仁大学购买,成为校舍。
解放后,王府的后花园先后被公安部宿舍、北京风机厂、文艺出版社、红楼梦研究中心、国管局幼儿园、天主教爱国会所占据;府邸则被中国音乐学院及附中、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文联几家“瓜分”。高大的廊柱之间被砌上墙砖,成了屋子,人们在里面办公居住;王府花园里美丽的湖池,成了幼儿园小朋友们每天蹦蹦跳跳的活动场地……
会开过了,恭王府腾退开始了。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吴杰说,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一退就是28年。
谷牧亲自动员搬迁
1981年,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由国管局牵头召开了占用恭王府单位搬迁工作会议,并形成了《关于恭王府住户搬迁情况的报告》。第二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文化部、公安部、国家计委、建委、财政部、国管局、宗教局、北京市政府等部门组成的恭王府修复委员会。同时制定了先易后难、分期分批、先花园后府邸、边搬迁、边修复、边开放的原则。
最先开始腾退的是公安部宿舍。同时搬走的还有国管局幼儿园,红楼梦研究会则从花园搬到了府邸。
毕竟久住生情,有些老干部怎么也不愿意搬到宿舍楼里。据说,谷牧来恭王府视察,发现在“安善堂”里还住着居民。“怎么还有人没搬走啊?把人找来,我来谈。”
人找来了,是公安系统一位老革命。谷牧对他说,你们一定得搬,因为这是周总理的遗愿。老人一听是周总理的心愿,二话没说,点头同意。剩下的几家也跟着搬走了。
与此同时,谷牧还指示北京市的有关领导,北京市风机厂的搬迁不能再拖了。这个风机厂前身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街道居民成立的工厂。当时恭王府里的大戏楼正好闲置着,人们就把车床、刨床搬进去建成工厂。1984年9月底,眼看“10月前完成搬出花园占用古建”的承诺就要到期,但新厂房还差一点没有建好。北京市政府为了履行对国务院的承诺,坚决要求工厂撤出。就是这样的死命令和坚决执行,才保证了恭王府后花园腾退工作的基本完成。
文化部最后时刻迁完
解放后,北京市尚存皇亲府邸20多座,但绝大多数都被机关单位或者居民所占用。即使是昔日“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今日唯一保存完整的恭王府,直到1988年,也只有花园部分对外开放。所以,在文物专家、古建专家、以及所有热爱北京的人的心中,让完整的恭王府重现于世,除了完成周总理的嘱托,就有了更多的意义。
1993年,搁置数年的恭王府腾退工作因中国音乐学院的新址落成而再次启动,这回的主要目标是王府府邸的占用户。中国音乐学院搬走之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新址建设工作也随之展开。但是因为建设资金的问题,工程一度停滞数年,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新的艺术研究院才最终建成。
2001年,原新华社驻香港分社社长周南接到了西城区什刹海研究会会长赵重卿的一封信,信中谈及恭王府腾退工作的困难。周南将信转给谷牧。老爷子一看真着急了,2001年3月18日特意到恭王府视察,并对陪同视察的北京市原副市长汪光焘发了“狠话”:3年内要占用恭王府的单位全搬走,谁不走,我去找他。文物保护是不能讲条件的。开放恭王府是周总理交给我的任务,如果办不成,我没法去见总理呀。
2002年9月,国务院再次召开专门会议。文化部承诺说,要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在2002年12月31日24时以前带头完成搬迁任务。据说,限期的最后一天,还有艺术研究院文艺出版社一个个人承包的销售点“赖”着没搬。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下了班没回家过新年,而是亲自赶到恭王府。王文章和对方一直谈到夜里11点多钟,对方才同意搬迁。搬家的汽车一直就在院外等着……
第二天,2003年1月1日,文化部正式向国务院打报告:文化部按时完成任务!
“夹皮沟”里遛腿儿
战铁超是恭王府的老职工,1993年,恭王府安排他负责腾退。
“单位腾退其实比较简单,有时就是时间拖得长一点,但只要新的地方盖好了,人家就搬了。真正麻烦的是居民的搬迁。”老战点上一根烟,慢慢讲了起来。
大批居民搬进恭王府居住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职工宿舍都不够住,无奈之下开始挤用恭王府的地盘。人越住越多,先前的办公室有的变成宿舍,宿舍边上又建起简易楼。3万余平方米的恭王府府邸既是几家大单位的办公场所,又是121户居民的居住地。房子紧挨房子,中间过道仅容一个人通过。即使是这样的过道也只有两条,音乐学院宿舍中间一条,艺术研究院宿舍中间一条。恭王府的老住户管它们叫“夹皮沟”,用的是《智取威虎山》的掌故。
老战的任务就是在这两条“夹皮沟”里来回遛腿儿,一家一户地做动员。从1997年开始,这里的居民陆续搬走了。这期间,送奖状、答应终身免票、掏钱请搬家公司的主意没少想;掐电、掐水的“坏事”,老战他们不得已也没少干。1999年,大部分住户在单位分房之后便搬走了。但也有个别“钉子户”拧着不走,或者前脚走后脚又回来,让工作人员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有家住户在谈了一年之后终于答应搬家。老战眼睛不眨地盯在现场。请来搬家公司,把住户的家具一样样装上车;请来公安、消防人员,以防出现意外;搬家车一发动,又找来电工、施工队马上拆房子。整个事情忙完,老战等人熬了两天两夜。
为了最后一段府墙
就在老战们绞尽脑汁的同时,恭王府碰上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先后启动了“3.3亿工程”和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规划。2002年,当时的文物局局长亲自带队到恭王府进行了调研,并拨款40万元,重新修缮了恭王府南边缺损的一段府墙。
在每个关心恭王府命运的人的心目中,府墙都是沉甸甸的。因为府墙修起来了,才意味着恭王府位置的最终确定,才意味着恭王府的最终完整。在市文物局拨款建起南府墙之后,仅剩下王府北边花园的一段府墙还没有修起来,原因是那里还住着6户人家。
6户人家其实是遗留问题。这6户人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应该搬走,但因为各种原因留在了后花园最偏僻的一角。
2002年底,有关部门经过协商,决定仍然执行“谁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北京市承担了其中的3户。为此,市文物局专门从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规划中调拨了198万元拆迁款,老战则开始跑各种手续。
时值2003年“非典”时期,老战戴着口罩、骑着自行车天天往规划局、文物局跑。吴杰看着挺心疼,特意嘱咐老战别骑车了,出门打车吧。到2003年年底,经费来源落实了,各种规划用地证明、使用土地证明也开好啦。老战又开始动迁。从2004年1月8日到今年1月8日,整整两年时间,6户居民才最终搬走。
目前,最后这段府墙正在修建。
交接仪式本周举行
今年4月,老战拿到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盖好章的协议书,副书记吴杰一过目,恭王府的公用章往上一盖,所有人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恭王府府邸最后的占用者也确定离开了。几个月后,老战心满意足地退休了。
本周的交接仪式上,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会将悬挂了50年的老校牌摘下,这标志着历时28年,国家投资数亿元的恭王府府邸腾退工作终于完整结束,历经沧桑的恭王府府邸及花园终于归为一体。
而早在半年前恭王府的大修工程便已开始。开工时,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专门发来信道贺,此次大修,国家投资2亿元,预计将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对外开放。
恭王府的命运也引来人们对北京市其他文物的关注。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告诉记者,腾退修缮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文物的做法。恭王府是该市最早开展腾退工作的一批。孔繁峙表示,产权归属和资金问题是目前文物腾退工作最大的拦路虎,前方任重而道远。
(据《北京日报》)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hs105011